疠字的意思和解釋
疠
⽧部 共8畫 半包圍結構 U+75A0 CJK 基本漢字
疠字概述
〔疠〕字拚音是(lì),部首是⽧部,總筆數是8畫。
〔疠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⿸疒萬)組成。
〔疠〕字倉頡碼是KMS,五筆是UGQE06 UGQE98 UDNV86 ,四角碼是0012。
〔疠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5A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0112,UTF8:E796A0。
〔疠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疠的意思
疠 lì ㄌㄧˋ
基本解釋
①瘟疫。~疫。
②惡瘡。
③殺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惡瘡;麻風。
癘,惡疾也。 《說文》伯牛有疾,先儒以為癘也。 《論語》已大風攣踠瘺癘。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癘風(麻風病);癘人(患染惡疾的人);癘痎(惡性瘧疾)
leprosy;
2.疫病 [pestilence]。
四時皆有癘疾。 《周禮 · 疾醫》天有菑癘。 《左傳 · 哀公六年》
癘疾(癘瘥。疫病);癘氣(能致疫病的惡氣);癘疫(瘟疫);癘役(流行性傳染病。即瘟疫)
疠字的翻譯
a sore, ulcer; pestilence
ulcère, pes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