瘅字的意思和解釋

dān

⽧部 共13畫 半包圍結構 U+7605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⽧ 部

13 畫

8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4134143251112

dān

daan3

0015

U+7605

E79885

KCWJ

UULK06 UUJF98 UUJF86

瘅字概述

〔瘅〕字拚音是(dān),部首是⽧部,總筆數是13畫

〔瘅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⿸疒單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瘅〕字倉頡碼是KCWJ,五筆是UULK06 UUJF98 UUJF86 ,四角碼是0015

〔瘅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60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0213,UTF8:E79885

〔瘅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瘅的意思

dàn ㄉㄢˋ

基本解釋

由勞累造成的病。

憎恨。彰善~惡。

古同“”,黃疸病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病;勞苦。

,癆病也。從疒,單聲。 《說文》。字亦作“”。,勞也。 《爾雅》故書貨之於民用者。 《周禮 · 泉府》

癉疽(惡瘡。俗名對口疽)

disease caused by overwork;

2.通“”。黃疸病。

jaundice;

dān ㄉㄢ

基本解釋

中醫指熱症。脾~。火~(即“丹毒”)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熱症;濕熱症。

下民卒 《詩 · 大雅 · 板》

癉疾(熱病)

heat-symptom-complex;

2.另見 dàn。

瘅字的翻譯

to hate bitterly; drought; dry

hassen, nicht mögen

sorte de malaria, mal, afflig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