癉字的意思和解釋

dān dàn dǎn tán

⽧部 共17畫 半包圍結構 U+7649 CJK 基本漢字

⽧ 部

17 畫

12 畫

半包圍結構

41341251251251112

dān,dàn,dǎn,tán

daan3

0014.6

U+7649

E79989

KRRJ

UKKL06 UKKF98 UKKF86

癉字概述

〔癉〕字拚音是(dān,dàn,dǎn,tán),部首是⽧部,總筆數是17畫

〔癉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⿸疒單)組成。

〔癉〕字倉頡碼是KRRJ,五筆是UKKL06 UKKF98 UKKF86 ,四角碼是0014.6

〔癉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64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0281,UTF8:E79989

癉的意思

dān ㄉㄢ

基本解釋

均見“”。

癉的國語辭典解釋

dàn ㄉㄢˋ

詳細解釋

因勞累而生的疾病。

《詩經 · 大雅 · 板》:“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。”

憎恨。

《書經 · 畢命》:“彰善癉惡,樹之風聲。”

dān ㄉㄢ

詳細解釋

參見“火癉”條。

癉的兩岸詞典解釋

dàn ㄉㄢˋ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勞苦。

大婦體癉,忽遘異疾(清‧曹堉《陳孟楷通守副室王碩人哀辭》)。

2.《書》生病;發生病害。

癉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(《詩經‧大雅‧板》)。

3.《書》厚;盛。

南方暑濕,近夏癉熱(《漢書‧卷六十四上‧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‧嚴助》)、我生不辰,逢天癉怒(《清史稿‧卷四九一‧忠義列傳五‧王汝揆》)。

4.《書》憎恨。

彰善癉惡,樹之風聲(《書經‧畢命》)。

dān ㄉㄢ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熱症;濕熱症。

癉疾。

癉字的翻譯

to hate bitterly; drought; dry

hassen, nicht mögen

sorte de malaria, mal, affliger

タン タ つかれ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