竄字的意思和解釋

cuàn cuān

⽳部 共18畫 上下結構 U+7AC4 CJK 基本漢字

⽳ 部

18 畫

13 畫

上下結構

445343215115445445

cuàn,cuān

cyun2

3071.7

U+7AC4

E7AB84

JCHXV

PWEN06 PWEN98 PWVN86

竄字概述

〔竄〕字拚音是(cuàn,cuān),部首是⽳部,總筆數是18畫

〔竄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穴鼠)組成。

〔竄〕字倉頡碼是JCHXV,五筆是PWEN06 PWEN98 PWVN86 ,四角碼是3071.7

〔竄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AC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428,UTF8:E7AB84

竄的意思

cuàn ㄘㄨㄢˋ

基本解釋

亂跑,逃走(用於敵軍、匪徒、野獸等)~犯。~擾。~逃。~踞。流~。抱頭鼠~。

放逐。~逐。

修改文字。~改。~定(刪補改定)。點~(刪減塗改)。

詳細解釋

1.會意。從鼠,從穴。老鼠在洞穴裏,表示“隱匿”、“逃竄”。簡化爲“”,形聲,從穴,串聲。本義:躲藏。

2.同本義 。

天誘其衷,致罰於楚,而君又之。 《左傳 · 定公四年》

竄跡(遁跡;隱跡);竄身(藏身)

hide;

3.奔逃。

不克訟,歸逋也。 《易 · 訟》

逃竄(逃跑流竄);竄亡(逃亡;逃跑);竄走(逃跑;潛逃。奔走;亂跑)

scuttle; scurry off;

4.放逐 。

流共工於幽州,放驩兜於崇山,三苗於三危,殛鯀於羽山,四罪而天下鹹服。 《書 · 舜典》

竄投(放逐);竄死(貶逐而死);竄官(流放的官員)

exile; banish;

5.刪改 。

以正道而辨姦,猶引繩以持曲直,是故邪說不能亂,百家無所 《荀子•正名》

竄句(改易文字);竄削(猶刪改);竄易(改動);竄附(改動和增益);竄益(改動和增益);竄寄(更改並混入)

adulterate; distort;

6.羼雜;混入 。

章(哀章)因自姓名,凡為十一人,皆署官爵,為輔佐。 《漢書•王莽傳上》

竄言(參與議論);竄雜(攙雜;混雜)

mix;

7.騷擾 。

若過裏而墟其裏,過市而其市,入城而屠其城,此何為者! 清 · 唐甄《潛書•室語》

竄撓(猶“騷擾”)

disturb;

8.跳;往上衝 。

竄動(激烈地跳動)

spring; jump;

9.慫恿 。

竄掇(勸誘;慫恿);竄謀(暗中謀劃)

instigate;

竄的國語辭典解釋

cuàn ㄘㄨㄢˋ

詳細解釋

1.躲藏、隱匿。

《左傳 · 定公四年》:“天誘其衷,致罰於楚,而君又竄之。”《國語 · 周 語上》:“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,而自竄於戎、狄之閑。”

2.放置、安置。

《荀子 · 大略》:“然故民不困財,貧窶者有所竄其手。”《新唐書 · 卷一九六 · 隱逸傳 · 陸龜蒙傳》:“文成,竄稿篋中,或曆年不省,為好事者盜去。”

3.逃走、逃跑。

流竄、竄逃、抱頭鼠竄。

4.放逐。

《書經 · 舜典》:“放驩兜於崇山,竄三苗於三危,殛鯀於羽山。”宋 · 陸遊《老學庵筆記 · 卷四》:“得其奸,奏之,鯨竄化州,籍沒貲產。”

5.修改、改易文字。

唐 · 韓愈《答張徹》詩:“漬墨竄舊史,磨丹注前經。”

竄改、竄句。

6.用藥薰身治病。

《史記 · 卷一〇五 · 扁鵲倉公傳》:“即竄以藥,旋下,病已。”

竄的兩岸詞典解釋

cuàn ㄘㄨㄢˋ

詳細解釋

1.亂跑或奔逃(含貶義)。

東奔西竄、流竄、逃竄。

2.變更(詩文中的文字)。

點竄、竄改。

3.姓。

竄字的翻譯

run away; revise, edit; expel

fliehen; davonlaufen; davonstürzen; abhauen (V)

fuir, s'enfuir

ザン サン サイ セ かくれる のがれ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