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字的意思和解釋
符
⺮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+7B26 CJK 基本漢字
符字概述
〔符〕字拚音是(fú),部首是⺮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符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竹付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符〕字倉頡碼是HODI,五筆是TWFU,四角碼是8824.3。
〔符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B2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526,UTF8:E7ACA6。
〔符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符的意思
符 fú ㄈㄨˊ
基本解釋
①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將用的憑證。虎~。~信。~節。
②代表事物的標記、記號。~號。音~。
③相合。~合。言行相~。
④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。~咒。護身~。
⑤古代稱祥瑞的征兆。~瑞。~應( yìng )(指天降“符瑞”,與人事相應)。
⑥姓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竹,付聲。從“竹”,表示與竹子有關。本義: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將用的憑證,雙方各執一半,以驗真假。
2.符信。
符,信也。漢製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。 《說文》。按,有銅虎符,竹使符,或曰五寸,古用圭璋,其後乃以符代之。門關用符節。 《周禮 · 掌節》。注:“如今官中諸官詔符也。”若合符節。 《孟子》封皇帝璽符節。 《漢書 · 高帝紀》晉鄙合符,疑之,舉手視公子。 《史記 · 魏公子列傳》
符璽(古代帝王的印章);符寶郎(古官名。即“符璽郎”,掌管皇帝八寶及國家的符節);符契(符券契約一類文書的統稱);符傳(古代符信之一。用於出入門關)
tally;
3.征兆。
守爾天符。 《答賓戲》。注:“相命也。”以風符應合於天地。 《史記 · 李武紀》天之所與必先賜以符瑞。 《漢書 · 劉輔傳》
符兆(征兆);符應(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應);符表(顯露的征兆);符瑞(吉祥的征兆)
omen;
4.符籙,舊時道士用來驅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書。
也有送符水的,也有薦僧道的,總不見效。 《紅樓夢》
符水。也叫神水。道士用以治病;符殼(道家的符錄。亦比喻《金剛經》);符書(符籙)
incantations;
5.蓋有官府印信、下行公文的一種 。
符書(官府文書);符敕(敕命文書)
document;
6.謂向下屬發出命令或通知 。
符文(敕命文書公文);符目(符敕等公文的題簽);符帖(簡帖)
order; notice;
7.票證;單據 。
符驗(憑據;證件)
ticket;
8.一種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 。
符命(上天預示帝王受命的符兆);符祥(符兆);符運(猶符命);符曆(記錄符命的曆書)
spell;
9.契約 。
符兒(借契;字據)
contract;
10.符號 。
音符;休止符。
symbol;
11.通“莩”。莩甲。草木種子外皮。
甲者,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。 《史記 · 律書》
husk;
12.姓。
動詞
◎符合;相同。
豈非道之所符;而自然之驗邪? 《史記 · 貨殖列傳 · 序》
符同(符合;相同);符協(符合;相同);符會(符合);符應(符合);符驗(證驗,符合應驗)
accord with;
符的國語辭典解釋
符 fú ㄈㄨˊ
詳細解釋
名
1.古代用為憑信的器物,刻字在竹、木、金、玉、銅之上,剖為兩半,各執其一,相合以為征信。
《史記 · 卷八 · 高祖紀》:“乃論功,與諸列侯剖符行封。”
虎符。
2.文件、憑證。
北齊 · 顏之推《冤魂誌 · 徐鐵臼》:“我母訴怨於天,今得天曹符,來取鐵杵。”
3.祥瑞的征兆。
《後漢書 · 卷四 · 孝和帝等紀 · 讚曰》:“抑沒祥符,登顯時德。”
4.標記、記號。
音符、符號。
5.一種道士用來避邪、驅使鬼神的神秘文字。
《抱樸子 · 內篇 · 登陟》:“帶升山符,出門作周身三五法。”
符咒。
6.姓。如唐代有符令奇。
動
◎相合、吻合。
南朝梁 · 劉勰《文心雕龍 · 明詩》:“三百之蔽,義歸無邪,持之為訓,有符焉爾。”
符合、名實相符。
符的兩岸詞典解釋
符 fú ㄈㄨˊ
詳細解釋
1.古代朝廷封爵、置官、派遣使節或調動軍隊時用的憑證,以竹片、木片、金片、玉片等製成。分為兩半,君臣或有關雙方各執一半,兩半相合,作為驗證。
符節、虎符。
2.標記;記號。
音符、字符、符號。
3.符籙,道士畫的圖形或線條,以為可迎神驅鬼,賜福避禍。
桃符、鬼畫符、護身符。
4.相合;吻合。
符合、證據、口供相符。
5.姓。
符字的翻譯
i.d. tag, tally, symbol, charm
Zeichen, Symbol , Fu (Eig, Fam)
tableau magique, talisman, s'accorder avec, être conforme à
フ ブ わり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