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字的意思和解釋
筆
⺮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+7B46 CJK 基本漢字
筆字概述
〔筆〕字拚音是(bǐ),部首是⺮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筆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竹聿)組成。
〔筆〕字倉頡碼是HLQ,五筆是TVGJ06 TVGJ98 TVFH86 ,四角碼是8850.7。
〔筆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B4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558,UTF8:E7AD86。
筆的意思
筆 bǐ ㄅㄧˇ
基本解釋
①寫字、畫圖的工具。毛~。鋼~。鉛~。~架。~膽。
②組成漢字的點、橫、直、撇、捺等。~畫。~順。~形。~道。
③用筆寫,寫作的。~者。代~。~耕。~談。~誤。~譯。~戰。~名。
④寫字、畫畫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。~體。~法。~力。文~。工~。曲~。伏~。
⑤像筆一樣直。~直。~挺。~陡。
⑥量詞,指錢款。一~錢。
⑦指散文:“謝玄暉善爲詩,任彥升工於~”。隨~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會意。從竹,從聿。“聿”( yù ),是“筆”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執筆。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,故從竹。本義:毛筆。
2.同本義。
筆,秦謂之筆。從聿從竹。 《說文》。按,此 秦製字。 秦以竹爲之,加竹。史載筆,士載言。 《禮記 · 曲禮》不能竟書而擱筆。 清 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毛筆;鋼筆;圓珠筆;筆削(修改文章);筆帕之敬(雅潔的禮品);筆楮難窮(文字難以充分表達。楮:紙的代稱)
pen;
3.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品 。
筆聖(超絕凡常的書法家);筆精(指文章精妙)
words; writing;
4.散文,相對詩而言 。
筆文(書麵文辭);筆述(文字記述)
prose;
5.筆跡。指組成漢字的點、橫、直、鉤、撇、捺等而言。亦指字跡 。
“天”字有四筆;筆形(筆畫的形狀);筆腳(字跡;筆跡)
stroke; touch;
6.筆法。曲筆,伏筆。
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。 蔡元培《圖畫》
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;
動
◎書寫;記載 至於爲《春秋》,筆則筆,削則削,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。——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 又
代筆;筆資(筆頭上的功夫);筆吏(專門抄寫文字的小吏)
write;
量詞
◎用於款項、書畫的量,
一筆款;三筆賬;寫得一筆好字。
筆的國語辭典解釋
筆 bǐ ㄅㄧˇ
詳細解釋
名
1.寫字、畫圖的用具。
毛筆、鋼筆、蠟筆、水彩筆。
2.筆畫。
起筆、筆順、走筆至此。
3.文章的寫作技巧。
伏筆、敗筆、驚人之筆。
4.古稱無韻、實用之文為“筆”。
《南史 · 卷五七 · 沈約傳》:“謝玄暉善為詩,任彥升工於筆,約兼而有之,然不能過也。”南朝梁 · 劉勰《文心雕龍 · 總術》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筆,以為無韻者筆也,有韻者文也。”
5.量詞:(1) 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。
畫幾筆潑墨山水。(2) 計算金錢、款項、交易等的單位。如:一筆錢、兩筆獎學金。(3) 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。如:文這個字共有四筆。
動
◎寫作、記述。
《史記 · 卷四七 · 孔子世家》:“至於為春秋,筆則筆,削則削,子夏之徒不能讚一辭。”
形
◎直的。
筆挺、筆直。
筆的兩岸詞典解釋
筆 bǐ ㄅㄧˇ
詳細解釋
1.書寫、繪圖用的工具。
鉛筆、毛筆、粉筆、原子筆。
2.用筆書寫。
筆者、代筆、親筆信。
3.寫字、繪畫和寫作的技巧、特點。
筆法、文筆、伏筆。
4.筆畫。
筆順、一筆一畫,寫得很工整。
5.像筆一樣(直的)。
筆直、西裝筆挺。
6.量詞。用於計算款項、債務等。
一筆糊塗帳、一筆大生意、有幾筆款要收回來。
7.量詞。用於計算書法、繪畫。
寫一筆好字、畫幾筆山水。
8.姓。
筆字的翻譯
writing brush; write; stroke
Feder, Stift (S)
stylo, crayon, pinceau, écrire ou composer, traits composant les caractères chinois, (classificateur des sommes d'argent et des affaires financières)
ヒツ ヒチ ヘツ ヘチ ジョウ ニョウ ふ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