箠字的意思和解釋

chuí zhuī

⺮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+7BA0 CJK 基本漢字

⺮ 部

14 畫

8 畫

上下結構

31431431212211

chuí,zhuī

ceoi4

8810.4

U+7BA0

E7AEA0

HHJM

TTFG06 TTGF98 TTFG86

箠字概述

〔箠〕字拚音是(chuí,zhuī),部首是⺮部,總筆數是14畫

〔箠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竹垂)組成。

〔箠〕字倉頡碼是HHJM,五筆是TTFG06 TTGF98 TTFG86 ,四角碼是8810.4

〔箠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BA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648,UTF8:E7AEA0

箠的意思

chuí ㄔㄨㄟˊ

基本解釋

同“”。

箠的國語辭典解釋

chuí ㄔㄨㄟˊ

詳細解釋

1.馬鞭。

《玉篇 · 竹部》:“箠,擊馬箠也。”漢 · 桓寬《鹽鐵論 · 詔聖》:“今之治民者,若禦拙馬,行則頓之,止則擊之,身創於箠,吻傷於銜。”

2.參見“箠楚”條。

鞭打。

宋 ·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 · 卷三》:“眾僧打坐者數百人,或拈竹篦痛箠之,或袖中出餅果置其前。”

箠的兩岸詞典解釋

chuí ㄔㄨㄟˊ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馬鞭。

身創於箠,吻傷於銜(漢‧桓寬《鹽鐵論‧詔聖》)。

2.《書》鞭打。

眾僧打坐者數百人,或拈竹篦痛箠之,或袖中出餅果置其前(宋‧羅大經《鶴林玉露‧卷三》)。

箠字的翻譯

horse whip; flog

fouet, cravache, fouetter, flageller

ズイ ツイ スイ む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