簸字的意思和解釋
簸
⺮部 共19畫 上下結構 U+7C38 CJK 基本漢字
簸字概述
〔簸〕字拚音是(bǒ,bò),部首是⺮部,總筆數是19畫。
〔簸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竹𤿺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簸〕字倉頡碼是HTCE,五筆是TADC06 TDWB98 TADC86 ,四角碼是8884.7。
〔簸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C38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800,UTF8:E7B0B8。
〔簸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簸的意思
簸 bǒ ㄅㄛˇ
基本解釋
①用簸箕顛動米糧,揚去糠秕和灰塵。~穀。
②顛動搖晃。顛~。~蕩。~動。~弄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箕,皮聲。本義:用簸箕盛糧食等上下顛動,揚去糠粃塵土等物。
2.同本義。
簸,揚米去糠也。 《說文》維南有箕,不可以簸揚。 《詩 · 小雅 · 大東》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。 《詩 · 大雅 · 生民》
簸秕,簸揚糠秕(揚米去糠,糠在米上);簸籮(盛物的竹筐)
winnow;
3.搖動;顛動。
宮殿擺簸。 唐 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顛簸;簸行(搖擺不定的步行)
jolt;
4.另見 bò。
簸的國語辭典解釋
簸 bǒ ㄅㄛˇ
詳細解釋
動
1.用畚箕搖動,使米起落,以除去米糠。
《詩經 · 大雅 · 生民》:“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。”
2.搖動。
《文選 · 張衡 · 西京賦》:“爾乃振天維,衍地絡,蕩川瀆,簸林薄。”
3.蹧蹋、花費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四回》:“不過要簸掉我幾兩銀子,好把屋後的那一塊田賣與他。”
簸的兩岸詞典解釋
簸字的翻譯
winnower
vanner, pelle à poussière
ハ ひ ひ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