糜字的意思和解釋

méi

⿇部 共17畫 半包圍結構 U+7CDC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⿇ 部

17 畫

11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41312341234431234

mí,méi

mei4

0029.4

U+7CDC

E7B39C

IDFD

OSSO06 OSSO98 YSSO86

糜字概述

〔糜〕字拚音是(mí,méi),部首是⿇部,總筆數是17畫

〔糜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⿸麻米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糜〕字倉頡碼是IDFD,五筆是OSSO06 OSSO98 YSSO86 ,四角碼是0029.4

〔糜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CDC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964,UTF8:E7B39C

〔糜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糜的意思

mí ㄇㄧˊ

基本解釋

粥。肉~。~沸(形容混亂紛擾)。

爛,碎。~爛。~軀(犧牲生命)。~滅。

浪費。~費。

姓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(形聲。從米,麻聲。本義:粥) 同本義。

,糝也。 《說文》,煮米使爛也。 《釋名 · 釋飲食》粥。 《廣韻》粥之稠者曰 《爾雅 · 釋言》注他家但願富貴,賤妾與君共餔 古樂府《東門行》

糜沸(比喻世事混亂之甚,如糜粥之沸於釜中);糜粥(粥)

gruel;

動詞

1.粉碎,搗爛。

敝之。 《荀子 · 富國》。注:“散也”萬鈞之所壓,無不滅者, 賈山《至言》

糜沒(粉碎毀滅);糜滅(粉碎毀滅);糜軀(粉身碎骨,指獻出生命);糜捐(粉身碎骨,舍棄生命);糜粉(粉碎。亦指碎屑)

smash; pound sth. until it becomes pulp;

2.消耗,通“”。

不益於好而費功夫。 《三國誌 · 魏書 · 衛覬傳》彈藥。 清 · 徐珂《清稗類鈔 · 戰事類》

糜耗(糜費);糜費(浪費);糜損(浪費損耗)

waste;

3.另見 méi。

méi ㄇㄟˊ

基本解釋

不黏的黍(亦稱“”)~子。~黍。~子麵。

詳細解釋

1.蘪 méi。

2.另見 mí。

糜的國語辭典解釋

mí ㄇㄧˊ

詳細解釋

1.濃稠的稀飯。

漢 · 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擔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”《水滸傳 · 第四七回》:“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,盛一碗糕糜,叫石秀吃了。”

2.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。

1.耗、費。

唐 ·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猶且月費俸錢,歲糜廩粟。”

2.毀傷。

戰國燕 · 曲武《報燕太子書》:“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,除久久之恨,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。”

爛、腐敗。

他的生活十分糜爛。

méi ㄇㄟˊ

詳細解釋

參見“糜子”條。

糜的兩岸詞典解釋

mí ㄇㄧˊ

詳細解釋

1.浪費。

糜費、奢糜。

2.爛;腐爛。

糜爛。

3.糊狀的食品等。

乳糜、肉糜(切得很細碎的肉)。

4.姓。

mí ㄇㄧˊ

詳細解釋

植物名。一年生草本。和黍子同類的穀物。籽實叫糜子,沒有黏性,磨粉食用。是耐寒、耐鹹的穀類作物。也作“”、“穄子”、“糜子”。

糜字的翻譯

rice gruel, congee; mashed rice

ermordet, gedopt

bouillie de riz, écume, entièrement, millet

ビ ミ ただれる か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