紕字的意思和解釋

chǐ

⺯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+7D15 CJK 基本漢字

⺯ 部

10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5544441535

pī,pí,bǐ,bī,bì,chǐ

pei1

2191.0

U+7D15

E7B495

VFPP

XXXN

紕字概述

〔紕〕字拚音是(pī,pí,bǐ,bī,bì,chǐ),部首是⺯部,總筆數是10畫

〔紕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比)組成。

〔紕〕字倉頡碼是VFPP,五筆是XXXN,四角碼是2191.0

〔紕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D1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021,UTF8:E7B495

紕的意思

pī ㄆㄧ

基本解釋

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。線~了。把這一團毛線~開。

pí ㄆㄧˊ

基本解釋

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:“素絲~之”。

所鑲的邊緣:“縞冠素~”。

bǐ ㄅㄧˇ

基本解釋

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。

紕的國語辭典解釋

pī ㄆㄧ

詳細解釋

織布時,經緯線沒織好的地方。引申為錯誤。

紕繆、紕漏。

布帛等織品線或接縫處脫散。

線紕了。

pí ㄆㄧˊ

詳細解釋

衣冠的緣飾。

《禮記 · 玉藻》:“縞冠素紕,既祥之冠也。”

在衣冠或旗幟邊緣繡上花邊。

《詩經 · 鄘風 · 幹旄》:“素絲紕之,良馬四之。”

紕的兩岸詞典解釋

pī ㄆㄧ

詳細解釋

1.紡織品絲縷鬆散。

線紕了、羅紕錦舊。

2.疏失;謬誤。

紕漏、紕繆。

紕字的翻譯

spoiled silk; hem of dress

Fehler, Irrtum (S)

lâche

ヒ ビ ヘン ベン 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