纰字的意思和解釋

⺰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+7EB0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⺰ 部

7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5511535

pei1

2211

U+7EB0

E7BAB0

VMPP

XXXN

纰字概述

〔纰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⺰部,總筆數是7畫

〔纰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比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纰〕字倉頡碼是VMPP,五筆是XXXN,四角碼是2211

〔纰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EB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432,UTF8:E7BAB0

〔纰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纰的意思

pī ㄆㄧ

基本解釋

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。線~了。把這一團毛線~開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疏忽;謬誤。

五者一物繆。 《禮記 · 大傳》

紕越(過失,錯誤);紕妄(謬誤虛妄);紕戾(訛錯;不合情理);紕亂(錯亂);紕僻(錯誤)

mistake;

2.通“”。已故的母親。

自傷紀考 《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》

deceased mother;

動詞

1.布帛、絲縷等破壞披散 。

紕疏(布帛經緯鬆散);紕薄(布帛之類絲縷稀疏);紕縵(經緯稀疏的帛);紕纇(布帛等織物稀疏而有毛病。猶言次品);紕軟(稀疏柔軟)

dishevel;

2.另見 pí。

pí ㄆㄧˊ

基本解釋

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:“素絲~之”。

所鑲的邊緣:“縞冠素~”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(形聲。從糸,比聲。本義:緣飾;邊緣) 同本義 從糸,比聲。謂氐所製毛布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此字本當訓“”也。紕,緣也。——《廣雅》縞冠素紕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。注:“邊緣也。”

edge with lace, border,etc.;

動詞

1.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。

,飾也。 《爾雅》素絲之。 《詩 · 鄘風 · 幹旄》以爵韋六寸。 《禮記 · 雜記》。注:“在旁曰紕。”

rim with lace;

2.另見 pī。

bǐ ㄅㄧˇ

基本解釋

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。

纰字的翻譯

spoiled silk; hem of dress; mista

Fehler, Irrtum (S)

lâc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