紵字的意思和解釋
紵
⺯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7D35 CJK 基本漢字
紵字概述
〔紵〕字拚音是(zhù,shū),部首是⺯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紵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寧)組成。
〔紵〕字倉頡碼是VFJMN,五筆是XPSH,四角碼是2392.1。
〔紵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D3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053,UTF8:E7B4B5。
紵的國語辭典解釋
紵 zhù ㄓㄨˋ
詳細解釋
名
1.一種麻料纖維。
《詩經 · 陳風 · 東門之池》:“東門之池,可以漚紵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陸機疏雲:‘紵亦麻也。’”
2.用麻織成的布。
《禮記 · 喪服大記》:“𫄨綌紵不入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紵是紵布。”《聊齋誌異 · 卷一 · 葉生》:“何必拋卻白紵,乃謂之利市哉!”
紵的兩岸詞典解釋
紵字的翻譯
ramie; sack cloth
ramie, toile de ramie
チョ ジョ からむ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