纻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ù

⺰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+7EBB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⺰ 部

7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5514451

zhù

cyu5

2311.2

U+7EBB

E7BABB

VMJM

XPGG

纻字概述

〔纻〕字拚音是(zhù),部首是⺰部,總筆數是7畫

〔纻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㝉)組成。

〔纻〕字倉頡碼是VMJM,五筆是XPGG,四角碼是2311.2

〔纻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EB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443,UTF8:E7BABB

〔纻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纻的意思

zhù ㄓㄨˋ

基本解釋

同“”。

苧麻纖維織成的布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(形聲。從糸( mì ),寧( zhù )聲。本義:苧麻) 同本義。

紵,麻屬。細者為絟,粗者為紵。 《說文》掌布緦縷之麻草之物。 《周禮 · 典枲》縞。 《史記 · 司馬相如傳》東門之池,可以漚 《詩 · 陳風 · 東門之池》

紵布(麻布);紵縞(紵麻所織的細繪);紵絲(“”人稱“緞子”)。又指苧麻織成的粗布。

ramie; ramee;

纻字的翻譯

ramie; sack cloth

ramie, toile de ram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