絷字的意思和解釋
絷
⽷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+7D77 CJK 基本漢字
絷字概述
〔絷〕字拚音是(zhí),部首是⽷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絷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執糸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絷〕字倉頡碼是QIVIF,五筆是RVYI,四角碼是5590。
〔絷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D7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119,UTF8:E7B5B7。
〔絷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絷的意思
絷 zhí ㄓˊ
基本解釋
①拴,捆。~維(❶原指拴住客人的馬以挽留客人,後指延攬、挽留人材;❷束縛)。
②馬韁繩。
③拘捕,拘禁。~拘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會意。從糸( mì ),執聲。本義:係絆馬足。絆。
2.同本義。
縶之維之。 《詩 · 小雅 · 白駒》。又傳:“絆也”。軒冕誠可慕,所憂在縶維。 韋應物《洛都遊寓》
縶韁(係縛韁繩);縶維(喻挽留人才)
tie up with rope or chain;
3.拘禁;束縛。
南冠而縶者誰也? 《左傳 · 成公九年》
縶拘(束縛,拘絆);縶囚(囚犯);縶縛(捆綁;拘捕)
fetter a prisoner; take into custody; restrain;
名詞
◎拴住馬足的繩索。
言授之縶,以縶其馬。 《詩 · 周頌 · 有客》執縶馬前。 《左傳 · 成公二年》
縶維(係馬的繩索。引申為束縛)
reins;
絷字的翻譯
confine, tie up; imprison, shackle
verbinden, zusammen binden
attacher (les jambes d'un cheval), ficeler, ligoter, cor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