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字的意思和解釋

biān biǎn biàn

⺯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+7DE8 CJK 基本漢字

⺯ 部

15 畫

9 畫

左右結構

554444451325122

biān,biǎn,biàn

pin1

2392.7

U+7DE8

E7B7A8

VFHSB

XYNA

編字概述

〔編〕字拚音是(biān,biǎn,biàn),部首是⺯部,總筆數是15畫

〔編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扁)組成。

〔編〕字倉頡碼是VFHSB,五筆是XYNA,四角碼是2392.7

〔編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DE8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232,UTF8:E7B7A8

編的意思

biān ㄅㄧㄢ

基本解釋

見“”。

編的國語辭典解釋

biān ㄅㄧㄢ

詳細解釋

1.連結、交叉組織。

《楚辭 · 屈原 · 九章 · 悲回風》:“糾思心以為纕兮,編愁苦以為膺。”宋 · 蕭立之《送人之常德》詩:“編蓬便結溪上宅,采桃為薪食桃實。”

編發、編草席。

2.順次排列。

《史記 · 卷八二 · 田單傳》:“(田單)與士卒分功,妻妾編於行伍之閑,盡散飲食饗士。”

編列、編組、編排、編印。

3.搜集整理。

唐 · 元稹《樂府古題序》:“而纂者,由詩傳而下十七名,盡編為樂錄。”

編書、新編、匯編、編字典。

4.創作。

編歌、編曲、編劇本。

5.捏造、用謊話騙人。

《紅樓夢 · 第一九回》:“我把你爛了嘴的,我就知道你是編我呢!”

瞎編、編一套謊言。

1.貫串書籍的繩索。

《史記 · 卷四七 · 孔子世家》:“讀《易》,韋編三絕。”

2.古代書籍以簡牘編聯而成,所以書一冊稱為“一編”。

《漢書 · 卷四〇 · 張良傳》:“出一編書。”唐 · 顏師古 · 注:“編謂聯次之也。聯簡牘以為書,故雲:‘一編’。”

人手一編。

3.泛指書籍。

唐 ·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,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。”

巨編大著。

4.量詞:(1) 計算書籍章節編目的單位。

《老殘遊記》共分三編。(2) 計算同類型或相似的書籍分套成編的單位。如:《四部叢刊》分初編、續編、三編。

5.姓。如東漢有編䜣。

編的兩岸詞典解釋

biān ㄅㄧㄢ

詳細解釋

1.古代連結竹簡成書冊的皮條或皮繩。

韋編三絕。

2.編織。

編涼席、編草帽、編花籃。

3.按照一定的順序組織排列。

編班、編號、編次序。

4.整理、加工資料或現成的作品。

編書、編報紙、編參考資料。

5.整本的書(多用於書名)。

正編、續編、《中國哲學史新編》。

6.創作;編寫(劇本、歌舞等)。

編劇本、編舞曲、編字典。

7.故意把非事實說成事實;捏造。

編瞎話、胡編亂造。

8.編製,指一個單位的機構設置、人員定額等。

超編、在編、編外人員。

9.量詞。用於計算書籍內容的劃分(一般大於“”)。

上編、第二編、全書共分四編。

10.姓。

編字的翻譯

knit, weave; arrange; compile

flechten (V)​, verfassen (V)​, komponieren

tresser, tisser, arranger, rédiger, écrire, éditer, compiler, composer, fabriquer, forger, inventer

ヘン ベン あむ とじいと ふ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