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字的意思和解釋
编
⺰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7F16 CJK 基本漢字
编字概述
〔编〕字拚音是(biān),部首是⺰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编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扁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编〕字倉頡碼是VMISB,五筆是XYNA,四角碼是2312。
〔编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F1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534,UTF8:E7BC96。
〔编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编的意思
编 biān ㄅㄧㄢ
基本解釋
①用細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。~結。~織。~紮。
②按一定的原則、規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。~排。~目(編製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)。~次。~年。~訂。~配。~碼。
③把材料加以適當的組織排列而成為書籍、報刊、廣播電視節目等。~寫。~譯。~審。~修。~纂。~印。
④創作。~劇。~導。
⑤捏造。~瞎話。
⑥成本的書按內容劃分的部分。正~。續~。簡~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糸( mì ),扁聲。本義:順次排列,編結在一起。
2.同本義。
編,次簡也。 《說文》以繩次物曰編。 《聲類》春秋編年,四時具而後為年。 《穀梁傳 · 桓公元年》且請編之於令,永為國典。 柳宗元《駁複仇議》
編號;編組;編隊;編戶(編入戶籍的普通人家);編民(編入戶籍的平民);編人(戶籍編製之內的貧民。也稱編民);編次(按順序編排);編蒲(編訂蒲葉使成冊,以為書寫之用)
put in order;
3.交織,編結。
編結沮。 《四子講德論》。顏注:“猶編發也。”總編一根大辮,黑亮如漆。 《紅樓夢》
weave; plait;
4.編輯;創作。
編書其罪。 《漢書 · 諸葛豐傳》春秋編年。 《穀梁傳 · 桓公元年》
編雜誌;編述(著述;編輯);編訂(編纂修訂)
compile; write;
5.連接。
編町成篁。 張衡《西京賦》。注:“連也。”
編町(連綿於畎畝之中)
connect;
6.虛構,捏造 。
瞎編;胡編;編派(編造故事,借機譏誚別人)
make up;
名詞
1.用來穿聯竹簡的繩子。
孔子晚而喜《易》…讀《易》,韋編三絕。 《史記 · 孔子世家》讀之韋編三絕。 《漢書 · 儒林傳》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。 韓愈《進學解》
編韋(編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)
cord;
2.書籍。
並以為國人讀茲編者勖。 孫文《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· 序》
編簡(書籍;史冊);編珠(類書名。其書集故事成語為對偶)
book;
3.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。
縮編;上編;一本分為四編的小說;內編;外編;第一編;第二編。
part of a book; book; volume;
4.姓。漢代有編盲意。
编字的翻譯
knit, weave; arrange; compile
flechten (V), verfassen (V), komponieren
tresser, tisser, arranger, rédiger, écrire, éditer, compiler, composer, fabriquer, forger, inven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