繦字的意思和解釋
繦
⺯部 共18畫 左右結構 U+7E66 CJK 基本漢字
繦字概述
〔繦〕字拚音是(qiǎng),部首是⺯部,總筆數是18畫。
〔繦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強)組成。
〔繦〕字倉頡碼是XVFNR,五筆是XXKJ,四角碼是2393.6 2693.6。
〔繦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E6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358,UTF8:E7B9A6。
繦的意思
繦 qiǎng ㄑㄧㄤˇ
基本解釋
◎同“襁”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成串的銅錢。引申為穿錢的繩子。
繦,觕纇也。 《說文》輸租繦屬不絕。 《漢書 · 兒寬傳》臧繦千萬。 《漢書 · 食貨誌》繦至而輻輳。 《史記 · 貨殖列傳》
繦至(絡繹不絕而來)
a string of copper coins; string;
2.“襁”的異體字。繈褓。
鮑幼弱,在荷繦之中。 《墨子 · 明鬼下》不穀免衣繦褓。 《呂氏春秋 · 直諫》
swadding clothes;
繦字的翻譯
string of copper coins; swaddling
キョウ コウ ぜにさし ふしい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