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字的意思和解釋

shēng

⽿部 共17畫 上下結構 U+8072 CJK 基本漢字

⽿ 部

17 畫

11 畫

上下結構

12152133554122111

shēng

sing1

4740.1

U+8072

E881B2

GESJ

FNWB06 FNWB98 FNMB86

聲字概述

〔聲〕字拚音是(shēng),部首是⽿部,總筆數是17畫

〔聲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殸耳)組成。

〔聲〕字倉頡碼是GESJ,五筆是FNWB06 FNWB98 FNMB86 ,四角碼是4740.1

〔聲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07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882,UTF8:E881B2

聲的意思

shēng ㄕㄥ

基本解釋

見“”。

聲的國語辭典解釋

shēng ㄕㄥ

詳細解釋

1.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,能引起聽覺的音波。

笑聲、雷聲。

2.音樂。

《禮記 · 樂記》:“感於物而動,故形於聲。”漢 · 鄭玄 · 注:“宮商角徵羽,雜比曰音,單出曰聲,亦猶見也。”

聲色之美。

3.言語。

《史記 · 卷八〇 · 樂毅傳》:“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。”《樂府詩集 · 卷七三 · 雜曲歌辭十三 · 古辭 · 焦仲卿妻》:“阿女默無聲,手巾掩口啼,淚落便如瀉。”

4.名譽。

南朝梁 · 劉勰《文心雕龍 · 情采》:“諸子之徒,心非鬱陶,苟馳誇飾,鬻聲釣世,此為文而造情也。”

政聲、名聲大振。

5.音信、音訊。

《漢書 · 卷七六 · 趙廣漢傳》:“界上亭長寄聲謝我,何以不為致問?”

6.量詞。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。

大叫一聲、三聲無奈。

7.參見“聲母”條。

8.聲調,漢字字音的高低長短。如中古音有平聲、上聲、去聲、入聲四個聲調。

宣布、張揚。

《孟子 · 萬章下》:“孔子之謂集大成,集大成也者,金聲而玉振之也。”《國語 · 晉語五》:“是故伐備鍾鼓,聲其罪也。”

聲的兩岸詞典解釋

shēng ㄕㄥ

詳細解釋

1.聲音。

聲響、風聲、腳步聲、人聲鼎沸。

2.發出聲音。

不聲不響、聲東擊西。

3.音訊;消息。

銷聲匿跡、無聲無息。

4.宣布;發言。

聲明、聲援。

5.名譽;由個人外在行為表現所得到的評價或觀感。

聲譽、聲望、名聲。

6.聲母。漢字字音可分為聲母、韻母及聲調三個部分,如“”音“ㄕㄥ sheng”,“ㄕ sh”是它的聲母。

雙聲疊韻、聲韻配合。

7.聲調。漢字發音時的高低起伏,如現今注音符號有一聲、二聲、三聲、四聲與輕聲。

聲調、平聲、四聲、去聲。

8.量詞。用於計算聲音的次數。

發出一聲大吼。

9.姓。

聲字的翻譯

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

Ton, Stimme (Mus)​, Laut

son, bruit, voix, ton

セイ ショウ こ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