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字的意思和解釋

⽉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14A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⽉ 部

12 畫

8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351112212511

là,xī

laap6

7426.1

U+814A

E8858A

BTA

EAJG

腊字概述

〔腊〕字拚音是(là,xī),部首是⽉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腊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⺼昔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腊〕字倉頡碼是BTA,五筆是EAJG,四角碼是7426.1

〔腊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14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098,UTF8:E8858A

〔腊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腊的意思

là ㄌㄚˋ

基本解釋

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,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。

冬天(多在臘月)醃製後風幹或熏幹的肉。~肉。~魚。~味。

姓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形聲。從肉,巤( liè )聲。本義:年終祭祀) 祭名。古代陰曆十二月的一種祭祀。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祀眾神 冬至後三戌,臘祭百神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臈。 夏曰嘉平, 殷曰清祀, 周曰大蠟, 漢曰臘。—— 蔡邕《獨斷》 臘先祖五祀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 虞不臘矣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 又

臘日(古時臘祭之日。農曆十二月初八);臘祭(古時歲終祭祀);臘會(古代臘祭時的集會);臘鼻(本為劣等鷂鷹,喻指無能之人。

sacrifice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year;

名詞

1.農曆十二月。

後花期知漸近,寒梅已作東風信。 晏殊《蝶戀花》田家作苦,歲時伏,烹羊炮羔,鬥酒自勞。 漢 · 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

臘盡春初;臘八會(佛家於臘八開的誦經法會);臘底(年底,農曆十二月底)。泛指冬月,尚與“”相對臘梨(亦作“刺梨”、“瘌痢”。禿子,生禿瘡的人)

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;

2.佛教戒律規定比丘受戒後每年夏季(兩期)三個月安居一處,修習教義,完畢,稱一臘 。

戒臘;夏臘;法臘

la;

3.人出生後七天。

人之初生,以七日為;人之初死,以七日為忌。 《玉笑零音》

the seventh day after birth;

4.冬季醃製、煙熏而成的食品 。

臘肉;臘雞

salted and dried;

5.另見 xī。

xī ㄒㄧ

基本解釋

幹肉:“噬~肉,遇毒。”

晾幹:“燃得而~之以為餌。”

皮膚皴皺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形聲。從肉,昔聲。本義:幹肉) 同本義 臘,脯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器》 噬臘肉。——《曷·噬》 魚臘。——《穆天子傳》。注:“幹魚。” 無臘與膚。——《儀禮·有司徹》。注:“臘為庶羞。” 布千匹,臘五百斤。——《晉書·謝安傳》 又

臘肉(幹肉);臘人(古官名。掌幹肉。

dried meat;

動詞

1.曬幹;製成幹肉。

然得而之以為餌。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
臘田(幹枯的田)

2.另見 là。

腊的國語辭典解釋

詳細解釋

”的異體字。

xí ㄒㄧˊ

詳細解釋

1.幹肉。

《易經 · 噬嗑卦 · 六三》:“噬臘肉,遇毒。”《金史 · 卷八 · 世宗本紀下》:“遼主聞民間乏食,謂何不食幹臘。”

2.幹裂的皮膚。

《山海經 · 西山經》:“(錢來之山)有獸焉,其狀如羊而馬尾,名曰羬 羊,其脂可以已臘。”

製成肉幹。

《莊子 · 外物》:“任公子若得魚,離而臘之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然得而臘之以為餌,可以已大風攣踠、瘺癘、去死肌、殺三蟲。”

極、很。

《國語 · 周語下》:“高位寔疾顛,味厚寔臘毒。”三國吳 · 韋昭 · 注:“臘,亟也。”

腊的兩岸詞典解釋

xí ㄒㄧˊ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幹肉。

2.《書》幹裂的皮膚。

3.《書》製成肉幹。

là ㄌㄚˋ

詳細解釋

”的異體字;“”的簡化字。

腊字的翻譯

year-end sacrifice; dried meat

Dezember im chin. Kalender (S)​, etwas gepöcketes, geräuchtes (Adj)

viande séchée

シャク セキ ラク ロウ きびしい はなはだしい ひもの ほじ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