臚字的意思和解釋

⽉部 共20畫 左右結構 U+81DA CJK 基本漢字

⽉ 部

20 畫

16 畫

左右結構

35112153152512125221

lú,lǚ

lou4

7121.7

U+81DA

E8879A

BYPT

EHAL06 EHLL98 EHAL86

臚字概述

〔臚〕字拚音是(lú,lǚ),部首是⽉部,總筆數是20畫

〔臚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⺼盧)組成。

〔臚〕字倉頡碼是BYPT,五筆是EHAL06 EHLL98 EHAL86 ,四角碼是7121.7

〔臚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1D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242,UTF8:E8879A

臚的意思

lú ㄌㄨˊ

基本解釋

皮膚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臚,皮也。”

肚腹前部。《急就篇》:“寒氣泄注腹臚脹。”《廣韻•魚韻》:“臚,腹前曰臚。”

額頭。《雲笈七籤》卷十一:“七液洞流衝臚間。”

陳述;宣布。《漢書•禮樂誌》:“殷勤此路臚所求。”

傳;傳語。《集韻•魚韻》:“𨇖,傳也。通作臚。”

陳列;列舉。《廣韻•魚韻》:“臚,陳序也。”

lǚ ㄌㄩˇ

基本解釋

通“”。古代祭名。《史記•六國年表》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。”

臚的國語辭典解釋

lú ㄌㄨˊ

詳細解釋

1.皮膚。

《說文解字 · 肉部》:“臚,皮也。”

2.上腹部。

《廣韻 · 平聲 · 魚韻》:“臚,腹前曰臚。”漢 · 史遊《急就篇 · 卷四》:“寒氣泄注腹臚脹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誌從父弟宗直殯》:“得上氣病,臚脹奔逆。”

陳列。

《廣韻 · 平聲 · 魚韻》:“臚,陳序也。”《史記 · 卷一五 · 六國年表》:“臚於郊祀。”

流傳的、傳述的。

《國語 · 晉語六》:“風聽臚言於市。”

臚的兩岸詞典解釋

lú ㄌㄨˊ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皮膚。

2.《書》腹部。

得上氣病,臚脹奔逆(唐‧柳宗元《誌從父弟宗直殯》)。

3.《書》陳列;羅列。

今僅臚列其要,以俟采擇焉(《福惠全書‧卷六‧錢穀部‧總論》)。

4.《書》流傳;傳述。

風聽臚言於市(《國語‧晉語六》)。

臚字的翻譯

arrange in order; display

abbalgen, Fell abziehen , darlegen, erklären

exposer, étaler, disposer, arranger

ロ リョ 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