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字的意思和解釋
至
⾄部 共6畫 上下結構 U+81F3 CJK 基本漢字
至字概述
〔至〕字拚音是(zhì,dié),部首是⾄部,總筆數是6畫。
〔至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𠫔土)組成,造字法是會意字。
〔至〕字倉頡碼是MIG,五筆是GCFF,四角碼是1010.4。
〔至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1F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267,UTF8:E887B3。
〔至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至的意思
至 zhì ㄓˋ
基本解釋
①到。~此。自始~終。從古~今。~於。以~。甚~。
②極、最。~少。~親。~交(最相好的朋友)。~誠。~高無上。~理名言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象形。從一,一猶地,指事,不去而下來。古文從土,上亦象飛下之形。尾上首下。本義:到來,到達。
至,鳥飛從高下至地也。 《說文》鳳鳥不至。 《論語》至,到也。 《字林》至,到也。 《廣韻》王朝至於商郊 牧野。 《書 · 牧誓》我征聿至。 《詩 · 豳風 · 東山》遠道不至。 《墨子 · 辭過》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裏。 《荀子 · 勸學》至則行矣。 《論語 · 微子》至則無可用。 唐 · 柳宗元《三戒》風雨驟至。 漢 · 王粲《登樓賦》民至老死不相往來。 《老子 · 小國寡民》孝武帝時,至代相。 《史記 · 李將軍列傳》至通州,幾以不納死。 宋 · 文天祥《後序》富者不能至。 清 · 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前狼又至。 《聊齋誌異 · 狼三則》至子之世。 清 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至旦(到天明);水流至足;至竟(到底;畢竟);至止(到達,到來。止,語氣詞);無微不至;自春至冬;由東至西;至於(到;達到);至乎(至於。到;達到);至至(達到,道的最高境地);至到(指程度達到極點;到)
arrive; reach;
3.來;去。
至,來也。 《玉篇》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鄭也…己弗能有,而以與人;人之不至,不亦宜乎! 《左傳 · 僖公五年》
come; go;
1.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。猶言最好、最高、最大。
至人無己。 《莊子 · 逍遙遊》色愈恭,禮愈至。 明 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吾愛汝至。 清 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至心(極為誠懇的心意);最駿(最好的駿馬);至意(極深遠的用意);至情(極其真實的思想感情);至理(極深的道理);至材(極佳的才能);至治(最完善的政治);至德(最高尚偉大的德性)
perfect; best; first-rate;
2.深。
日,君以驪姬為夫人,民之疾心固皆至矣! 《周語》。 韋昭注:“至,深也。”
至慮(深思熟慮);至戒(猶深戒);至契(交情極深的朋友)
deep;
3.得當;恰當。
不知逆順之理、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,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。 《荀子 · 正論》。楊倞注:“至不至,猶言當不當也。”
proper; suitable;
4.親近 。
至戚(最親近的親屬)
close; intimate;
5.真摯;誠摯。
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。 《中庸》。朱熹注:“天下至誠謂聖人之德之至,天下莫能加也。”
至誠;至友。
honest;
6.周到。
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禮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複。 明 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con siderate; thoughtful;
副詞
1.大。
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 《易 · 坤》
至賢(大賢。指極有賢德的人);至碭(極廣大)
great; maximum;
2.極;最。
材之不逮至遠也。 漢 · 賈誼《治安策》陵見其至誠。 《漢書 · 李廣蘇建傳》古之治天下,至纖至悉也。 賈誼《論積貯疏》罪至重而罰至輕,庸人不知惡矣。 《荀子 · 正論》
至公(最公正);至足(極充足);至大至剛(廣大無限而剛健不可屈撓);至大無外(大到極點,外無以加);至小無內(小到極點,內無餘隙);至公無私(公正到極點,絲毫沒有私心);至清(極其清澈)
very;
3.一定;必。
衡曰:“顧當得不耳,何至上書?” 《漢書 · 匡衡傳》
certainly;
4.竟,竟然。
先生之巧,至能使木鳥飛。 《韓非子》
unexpectedly;
名詞
1.夏至、冬至的簡稱。
凡分、至、啟、閉,必書雲物。 《左傳 · 僖公五年》
至節(冬至或夏至);至日(指冬至日,夏至日。冬至晝最短,夏至晝最長)
solstice;
2.至道。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。
今背其本而求其末,釋其要而索其於祥,末可與言至也。 《淮南子 · 本經訓》
至精(我國古代哲學家指一種極其精微神妙而不見形跡的存在)
very reason;
3.道德高尚的人;聖人。
道者,聖之所吏也,至之所得也。 《鶡冠子》
至人(道家指超凡脫俗,達到無我境界的人;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)
saint;
4.準則。
民生而有習有常,以習為常,以常為慎…上賢而不窮,哀樂不謠,民知其至。 《逸周書》
standard; criterion;
連詞
1.乃;乃至;以至。
時有所慮,至通夜不瞑。 曹丕《與吳質書》
and even; down to; even;
2.至於,甚至於 ——用於說完一事時,又另外提出一事。轉折相連。
故言九州山川,《尚書》近之矣。至《禹本紀》、《山海經》所有怪物,餘不敢言之也。 《史記》
as far; as to;
介詞
◎到…時候 至其時,西門豹往會之河上。—— 褚少孫《西門豹治鄴》
till; to; untill;
至的國語辭典解釋
至 zhì ㄓˋ
詳細解釋
動
◎到達、來到。
《論語 · 子罕》:“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。”
形
◎大、完善。
《孝經 · 開宗明義章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。”唐 · 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詩:“臣如忽至理,君豈棄此物。”
副
◎極、甚。
《呂氏春秋 · 雜俗覽 · 為欲》:“天子至貴也,天下至富也,彭祖至壽也。誠無欲,則是三者不足以勸。”《文選 · 李密 · 陳情表》:“今臣亡王國賤俘,至微至陋。”
連
◎表示轉折的語氣。
《史記 · 卷九二 · 淮陰侯傳》:“諸將易得耳。至如信者,國士無雙。”
名
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
冬至、夏至。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至的兩岸詞典解釋
至字的翻譯
reach, arrive; extremely, very; Kangxi radical 133
nach (Adj), bis (Präp)
jusqu'à, à, très
シ テツ デチ いたる いた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