芴字的意思和解釋

⺾部 共7畫 上下結構 U+82B4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⺾ 部

7 畫

4 畫

上下結構

形聲字

1223533

wù,hū

mat6

4422.7

U+82B4

E88AB4

TPHH

AQRR

芴字概述

〔芴〕字拚音是(wù,hū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7畫

〔芴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勿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芴〕字倉頡碼是TPHH,五筆是AQRR,四角碼是4422.7

〔芴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2B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460,UTF8:E88AB4

〔芴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芴的意思

wù ㄨˋ

基本解釋

一年生草本植物,似蕪菁,花紫紅色,可供觀賞,兼作蔬菜。亦稱“”。

有機化合物,白色片狀晶體,由煤焦油製得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植物名。

,菲也。 《說文》

2.一種無色結晶狀烷烴 C 13 H 10 ,具有紫色熒光,通常由煤焦油餾出物製得,沸點在萘和蒽的沸點之間;鄰二苯撐甲烷。

fluorene;

3.另見 hū。

hū ㄏㄨ

基本解釋

古同“”,忽然。

詳細解釋

副詞

1.恍惚。謂模糊不清或茫然無知的樣子 。

芴芒(恍惚。形容不可辨認或不可捉摸)

in a trance; dimly;

2.通“”。忽然 。

芴漠(猶寂漠,寂靜)

suddenly;

3.另見 wù。

芴的古壯字釋義

同“”。

芴的國語辭典解釋

wù ㄨˋ

詳細解釋

一種可供觀賞或食用的野菜。

《詩經 · 風邶 · 穀風》“采葑采菲”句下孔穎達正義引陸機曰:“菲,似葍,莖麤,葉厚而長,有毛。三月中烝。三月中烝鬻為茹,滑美可作羹。幽州人謂之芴,爾雅謂之蒠菜,今河內人謂之宿菜。”

hū ㄏㄨ

詳細解釋

恍惚。

《莊子 · 至樂》:“芒乎芴乎,而無有象乎?”唐 · 成玄英 · 疏:“恍惚芒昧,參差難測。”

忽然。

《荀子 · 正名》:“故愚者之言,芴然而粗。”唐 · 楊倞 · 注:“芴與忽同。忽然,無根本貌。”

芴的兩岸詞典解釋

wù ㄨˋ

詳細解釋

1.植物名。一年生草本。花淡紫色。嫩葉莖可食用,種子可榨油。

2.有機化合物。從煤焦油中提煉的白色片狀晶體。可用來製染料、殺蟲劑和藥物等。

hū ㄏㄨ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恍惚。

芒乎芴乎,而無有象乎(《莊子‧至樂》)。

2.《書》忽然。通“”。

故愚者之言,芴然而粗(《荀子‧正名》)。

芴字的翻譯

Fluor (S)

fluorène

ブツ モチ コツ コ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