苴字的意思和解釋

chá zhǎ jiē bāo xié

⺾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+82F4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⺾ 部

8 畫

5 畫

上下結構

12225111

jū,chá,zhǎ,zū,jiē,bāo,xié

zeoi1

4410.7

U+82F4

E88BB4

TBM

AEGF

苴字概述

〔苴〕字拚音是(jū,chá,zhǎ,zū,jiē,bāo,xié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8畫

〔苴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且)組成。

〔苴〕字倉頡碼是TBM,五筆是AEGF,四角碼是4410.7

〔苴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2F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524,UTF8:E88BB4

〔苴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苴的意思

jū ㄐㄩ

基本解釋

大麻的雌株,開花後能結果實。

鞋裏墊的草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形聲。從艸,且聲。本義:鞋底的草墊,用以墊鞋底。

2.同本義。

冠雖敝不以履。 《漢書》

pad in shoe;

3.青麻的子實。

七月食瓜,八月斷壺。九月叔,采荼薪樗,食我農夫。 《詩 · 幽風 · 七月》

seed of hemp;

4.結子的麻,或粗黃麻布 。

苴布(用麻製的粗布);苴服(粗布做的衣服);苴枲(苴,雌麻;枲,雄麻。此指用麻布所製的喪服)

gunny;

5.粗劣;粗惡 。

苴服(粗劣的衣服)

coarse;

chá ㄔㄚˊ

基本解釋

浮草,枯草:“如彼棲~”。

zū ㄗㄨ

詳細解釋

通“”。

苴稭(古代祭祀時用作陳列祭品的草席)

straw;

苴的國語辭典解釋

jū ㄐㄩ

詳細解釋

1.可結子的麻,亦稱麻的子實為“”。

《玉篇 · 艸部》:“苴,麻也。”《詩經 · 豳風 · 七月》:“九月叔苴,采荼薪樗。”漢 · 毛亨 · 傳:“叔,拾也;苴,麻子也。”

2.姓。如唐代有苴那時。

粗劣、不精致。

《墨子 · 兼愛下》:“昔者晉文公好苴服。”

包裹。

《禮記 · 內則》:“實棗於其腹中,編萑以苴之。”

jǔ ㄐㄩˇ

詳細解釋

古時襯在鞋裏的草墊。

《說文解字 · 艸部》:“苴,履中草。”

苴的兩岸詞典解釋

jū ㄐㄩ

詳細解釋

1.鞋底的墊草。

2.《書》麻的子實。

九月叔苴(《詩經‧豳風‧七月》)。

3.《書》粗劣;不精致。

昔者晉文公好苴服(《墨子‧兼愛下》)。

4.姓。

苴字的翻譯

sackcloth; female hemp plant

chanvre

ショ ソ サ ス シュ ホウ ジャ タイ つ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