葭字的意思和解釋
葭
⺾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+846D CJK 基本漢字
葭字概述
〔葭〕字拚音是(jiā,xiá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葭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叚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葭〕字倉頡碼是TRYE,五筆是ANHC,四角碼是4424.7。
〔葭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46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901,UTF8:E891AD。
〔葭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葭的意思
葭 jiā ㄐㄧㄚ
基本解釋
①初生的蘆葦。~蘆。~莩(❶蘆葦中的薄膜;❷喻關係疏遠的親戚,如“~~之親”)。
②古同“笳”,一種樂器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初生的蘆葦。
非有葭莩之親,鴻毛之重。 《漢書 · 中山靖王傳》沙洲葭葦。 宋 · 陸遊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
葭草(初生的蘆葦);葭蓬(蘆葦與蓬草);葭灰(葦膜燒得的灰。常用來標誌、預測節氣);葭莩(原為蘆葦裏的白色薄膜,後常來指代:友誼;交情;親戚;親眷)
young shoot of a reed;
2.通“笳”。樂器名。
發引和,校鳴葭。 《文選 · 張衡 · 西京賦》
Hu Jia-a reed instrument;
3.另見 xiá。
葭的國語辭典解釋
葭 jiā ㄐㄧㄚ
詳細解釋
名
1.蘆葦。或特指初生的蘆葦。
《說文解字 · 艸部》:“葭,葦之未秀者。”《詩經 · 秦風 · 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”宋 · 文同《晚至村家》詩:“深葭繞澗牛散臥,積麥滿場雞亂飛。”
2.樂器名。似笛的管樂器。
《文選 · 張衡 · 西京賦》:“發引和,校鳴葭,奏淮南,度陽阿。”
3.姓。如漢代有葭眾。
葭的兩岸詞典解釋
葭字的翻譯
bulrush, reed; flute, whistle
Ried, Rippung (Profil aus mehreren parallelen Holzstäben) (S)
roseau
カ ケ あし よ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