蓑字的意思和解釋

suō suī

⺾部 共13畫 上下結構 U+84D1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⺾ 部

13 畫

10 畫

上下結構

形聲字

1224125113534

suō,suī

so1

4473.2

U+84D1

E89391

TYWV

AYKE

蓑字概述

〔蓑〕字拚音是(suō,suī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3畫

〔蓑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衰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蓑〕字倉頡碼是TYWV,五筆是AYKE,四角碼是4473.2

〔蓑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4D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001,UTF8:E89391

〔蓑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蓑的意思

suō ㄙㄨㄛ

基本解釋

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。~衣。~笠。

用草覆蓋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象形。從艸,衰聲。古文上象笠,中象人麵,下象衰形。字亦作“”。“”是後起字。本義:雨具名。即蓑衣) 同本義 衰,草雨衣也。秦謂之萆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蓑。 何蓑何笠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無羊》 橐車載蓑笠。——《儀禮·既夕禮》 被蓑以當鎧鑐。——《管子·禁藏》 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,披著蓑戴著笠。——《春》 又

蓑笠(蓑衣和鬥笠);蓑褐(蓑衣短褐。比喻衣著粗劣);蓑翁(穿蓑衣的老人。指漁翁。

straw or palm-back rain cape;

動詞

用草覆蓋;掩 仲幾之罪何?不蓑城也。——《公羊傳》

cover with straw;

蓑的國語辭典解釋

suō ㄙㄨㄛ

詳細解釋

用草或棕櫚葉做成的雨具。

《詩經 · 小雅 · 無羊》:“爾牧來思,何蓑何笠。”漢 · 毛亨 · 傳:“蓑,所以備雨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江雪》詩:“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”

以草覆蓋。

《公羊傳 · 定公元年》:“三月,晉人執宋仲幾於京師。仲幾之罪何?不蓑城也。”漢 · 何休 · 注:“若今以草衣城是也。”

蓑的兩岸詞典解釋

suō ㄙㄨㄛ

詳細解釋

1.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。莖高近一公尺,葉子細長、質韌,是造紙和人造棉、人造絲的優質原料,也可編織蓑衣、涼席等。

2.用草或棕櫚葉編成的雨衣。

蓑衣、蓑笠。

3.《書》以草覆蓋。仲幾之罪何?不蓑城也(《公羊傳‧定公元年》)。

三月,晉人執宋仲幾於京師。

蓑字的翻譯

rain coat made of straw, coir, etc.

manteau d'herbes contre la pluie

サ サイ セ み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