蔟字的意思和解釋
蔟
⺾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+851F CJK 基本漢字
蔟字概述
〔蔟〕字拚音是(cù,còu,chuò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4畫。
〔蔟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族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蔟〕字倉頡碼是TYSK,五筆是AYTD,四角碼是4423.4。
〔蔟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51F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079,UTF8:E8949F。
〔蔟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蔟的意思
蔟 cù ㄘㄨˋ
基本解釋
①蠶在上麵做繭的東西,通常用稻草做成。蠶~。
②古同“簇”,叢聚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蠶蔟,供蠶作繭的東西。用稻麥杆等堆聚而成。
蔟,行蠶蓐。 《說文》帥導群妾,鹹循蠶蔟。 揚雄《元後誄》
a small bundle of straw, etc. ; 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;
2.巢。
讀為爵蔟之蔟,謂巢也。 《周禮 · 哲蔟氏司農注》
柴蔟。
nest;
動詞
1.聚集,堆積。
律中太蔟。 《禮記 · 月令》野綠蔟草樹,眼界蠶秦原。 唐 · 白居易《遊悟真寺詩》
gather;
2.簇擁。
眾官蔟張鬆見 劉璋。 《三國誌平話》
environ;
蔟的國語辭典解釋
蔟的兩岸詞典解釋
蔟字的翻譯
frame on which silkworms spin
Traube
bourre qui sert de fixation au cocon, nid
ゾク ソク ソウ シュ サク まぶ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