蜕字的意思和解釋
蜕
⾍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8715 CJK 基本漢字
蜕字概述
〔蜕〕字拚音是(tuì),部首是⾍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蜕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蟲兌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蜕〕字倉頡碼是XLICR,五筆是JUKQ,四角碼是5811。
〔蜕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71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581,UTF8:E89C95。
〔蜕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蜕的意思
蜕 tuì ㄊㄨㄟˋ
基本解釋
①蟬或蛇等脫下來的皮。蛇~。蟬~。
②蛇、蟬等動物脫皮。~皮。
③鳥換毛。
④解脫,變化。~化。~變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蟲,兌( duì )聲。本義:蟬、蛇之類脫皮去殼。
2.蟬、蛇等脫皮。亦謂鳥換羽。
蛻,蟬蛇所解皮也。 《說文》蟬蛻於濁穢。 《史記 · 屈原賈生列傳》
蛻蟬(蟬脫殼)
slough off; exuviate; moult;
3.道家認為修道者死後留下形骸,魂魄散去成仙,稱為屍解,也叫“蜕”。後因以蛻為死的諱稱 。
蛻骨(脫去凡骨。魂升天後的骸骨。多用於道教徒);蛻化(道教謂人死亡解脫成仙);蛻衣(謂肉體仙去留下衣服);蛻殼(指遺骸)
die;
4.變化;變質。
蛻演(蛻化演變);蛻形(蛻化而成的形式);蛻嬗(蛻變演化)
degenerate;
5.脫去,除掉。
蛻濯(清除,洗滌)
get rid of;
名詞
1.蛇、蟬等動物從身上脫落下來的殼或皮 。
蟬蛻;蛇蛻;蠶蛻。
exuviae;
2.屍體。
師素不立文字,臨去乃為此,與遺蛻俱存。 《徐霞客遊記》
corpse;
3.動物的化石。
於淮、 濟間得一龍蛻,長數十尺。 《五雜俎 · 卷九》
fossil;
蜕字的翻譯
molt
sich häuten (V, Bio)
dépouille, changer de peau, muer
ゼイ ぬけが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