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字概述
〔血〕字拚音是(xiě),部首是⾎部,總筆數是6畫。
〔血〕字結構是獨體字,可拆解為(⿱丿皿)組成,造字法是指事字。
〔血〕字倉頡碼是HBT,五筆是TLD,四角碼是2710.0。
〔血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84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880,UTF8:E8A180。
〔血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血的意思
血 xuè ㄒㄩㄝˋ
基本解釋
①人或動物體內循環係統的不透明液體,大多為紅色,主要成分為“血漿”、“血細胞”和“血小板”。味鹹而腥。~型。~脂。~壓。~糖。~跡。~汗。~淚。~洗。~書。~雨腥風。~海深仇。
②人類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關係。~統。~緣。
③喻剛強熱烈。~性。~氣方剛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指事。小篆字形,從皿,“一”象血形。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。本義:牲血,供祭祀用。
2.同本義。後泛指血液。
血,祭所薦牲血也。 《說文》取其血膋。 《詩 · 信南山》。箋:“血以告殺也。”以血祭祭社稷、五祀五嶽。 《周禮 · 大宗伯》血祭盛氣也。 《禮記 · 郊特性》叩其鼻以血社也。 《公羊傳 · 僖公十九年》原野厭人之肉,川穀流人之血。 漢 · 揚雄《法言》
狗血噴頭;貧血;嘔心瀝血;心血;血海的幹係(關係非常重大的責任);血映征袍(喻戰鬥激烈);血肉蹀躞(死屍阻路,隻能小步慢行)
blood;
3.指婦女的月經。
今常見懷胎七八個月而生子者,但以血止為度。 張介賓《景嶽全書》
血分(婦女的經血);經血;血崩(經血過多)
menses;
4.悲痛的淚水。
老夫哭愛子,日暮千行血。 唐 · 顧況《傷子》乘馬班如,泣血漣如。 《易 · 屯》
血淚。
grieved tears;
5.血脈。
氣血俱動。 唐 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blood vessel;
動詞
1.用鮮血塗沾。
兵可毋血刃而俱罷。 《漢書》
血刃(血沾刀口。謂殺戮);血衣(沾血的衣服);血花(飛濺的鮮血);血點,血蹤(猶血跡)
paint with blood;
2.殺傷,殺害。
揮直刃以血其邪者。 唐 · 沈光《李白酒樓記》
血風肉雨(形容劇烈殘酷的搏鬥或屠殺);血場(指戰場);血溝(條狀的流血傷口)
kill;
3.染,塗。
dye;
形容詞
1.指有血緣關係的近親。亦指血緣、血統。
親附疏,割犯血。 漢 · 揚雄《太玄》
血叔(嫡親的叔父);血胄(後裔);血胤(同一血統的子孫後代;猶血統);血嗣(指子孫);血屬(有血緣關係的親屬)
be related by blood;
2.喻赤誠 。
血氣之勇(指一時感情衝動而產生的勇氣)
sincere;
3.喻紅色。
杜鵑燦爛,血豔奪目。 《徐霞客遊記》俄有赤龍長千餘丈,雷目血舌。 唐 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血殷(暗紅);血旗(指紅旗);血紫(紫紅色)
red;
4.另見 xiě。
血的國語辭典解釋
血 xiě ㄒㄧㄝˇ
詳細解釋
名
1.高等動物體內脈管所含的紅色血液。從心髒流出,循環全身,有分配養分、輸送廢物,以營全身新陳代謝的功能。
2.眼淚。
《文選 · 李陵 · 答蘇武書》:“天地為陵震怒,戰士為陵飲血。”唐 · 顧況《傷子》詩:“老夫哭愛子,日暮千行血。”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動
◎用鮮血沾染。
《荀子 · 議兵》:“兵不血刃,遠邇來服。”
形
1.有血緣關係的。
血統、血親。
2.剛強、熱烈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一四回》:“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,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?”
血性男兒、血氣方剛。
血的兩岸詞典解釋
血 xiě ㄒㄧㄝˇ
詳細解釋
1.流動於心髒和血管內的黏滯性紅色液體,主要由血漿、血球細胞和血小板組成。
血庫、輸血、血流漂杵。
2.有血緣關係的。
血統、血親。
3.比喻剛強、熱誠。
血性、血氣。
4.中醫指月經。
5.姓。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血字的翻譯
blood; Kangxi radical 143
Blut (S), Blut (S), blutig (Adj), Radikal Nr. 143 = Blut
sang, sang
ケツ ケチ 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