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字的意思和解釋
詞
⾔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A5E CJK 基本漢字
詞字概述
〔詞〕字拚音是(cí),部首是⾔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詞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言司)組成。
〔詞〕字倉頡碼是YRSMR,五筆是YNGK,四角碼是0762.0。
〔詞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A5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422,UTF8:E8A99E。
詞的意思
詞 cí ㄘˊ
基本解釋
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。~匯。~書。~典。~句。~序。~組。
②言辭,話語,泛指寫詩作文。歌~。演講~。誓~。~章。~律(文詞的聲律)。
③中國一種詩體(起於南朝,形成於唐代,盛行於宋代。本可入樂歌唱,後樂譜失傳,隻按詞牌格律創作)~人。~譜。~牌。~調( diào )。~韻。~曲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言,司聲。本義:言詞。按,“辭”、“詞”在“言詞”這個意義上是同義詞。但在較古的時代,一般隻說“辭”,不說“詞”。漢代以後逐漸以“詞”代“辭”
2.同本義。
詞,意內而言外也。 《說文》詞色甚強。 《世說新語 · 輕詆》聽婦前致詞:三男鄴城戍。 杜甫《石壕吏》門者故不入,則甘言媚詞,作婦人狀,袖金以私之。 宗臣《報劉一丈書》
名詞;動詞;形容詞;詞色(聲色);詞鋒(犀利的文筆,好像刀劍的鋒芒);詞不達意
one's words; what one say;
3.詩文中的詞語。
縱豆蔻詞工,青樓夢好,難賦深情。 薑夔《揚州慢》
詞科(文詞科場;科舉考場);詞場(文壇、文苑、文辭薈萃的地方;文詞科試的場所);詞翰(詞章);詞章(文辭的通稱。後用以專稱詩賦文章而言)
sentences in speeches, poems,writings or operas; speech; statement;
4.狀紙;訴訟。
次日,一乘轎子擡到縣門口,正值知縣坐早堂,就喊了冤,知縣叫補進詞來。 《儒林外史》
詞狀(狀詞;訴狀);詞因(原因,情由。多指供詞,訟狀所陳述的內容);詞訟(同辭訟。訴訟)
lawsuit;
5.文體名,詩歌的一種 [ci—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]。一種韻文形式,由五言詩、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,起於唐代,盛於宋代。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,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,因此又叫長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詞兩種,一般分上下兩闋。
動
◎說,告訴 其詞於賓曰。——《禮記·曾子問》
tell;
詞的國語辭典解釋
詞 cí ㄘˊ
詳細解釋
名
1.語句中具有完整概念,能獨立自由運用的基本單位。
2.代表一個完整觀念的文字或語言。
言詞、措詞。
3.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。
歌詞、演講詞。
4.文體名。興於唐,盛於宋,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,其後又遞變而為曲。句法多長短不一,且須遵守一定的格律限製。
唐詩宋詞。
5.辯訟的話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二四回》:“正值向知縣出門,就喊了冤。知縣叫補詞來。”
挑詞架訟。
詞的兩岸詞典解釋
詞 cí ㄘˊ
詳細解釋
1.話語;文辭。
台詞、振振有詞、一麵之詞、詞不達意。
2.指語言中有固定語音形式和特定意義並能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。
詞匯、形容詞、用詞造句。
3.一種詩歌體裁。按譜填寫,句式長短不一。起源於唐代,盛行於宋代。別稱“長短句”、“詩餘”。
填詞、唐詩宋詞。
4.泛指戲曲、歌曲及某些演唱藝術中配合曲調的語言部分。
歌詞、隻會哼曲兒,詞忘了。
詞字的翻譯
words; phrase, expression
Arbeiten, Diktion, klassisches chinesisches Gedicht, Phrasen, Wort (Eig)
mot, terme, expression, phrase courte, paroles
シ ジ こと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