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字的意思和解釋
警
⾔部 共19畫 上下結構 U+8B66 CJK 基本漢字
警字概述
〔警〕字拚音是(jǐng),部首是⾔部,總筆數是19畫。
〔警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敬言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警〕字倉頡碼是TKYMR,五筆是AQKY,四角碼是4860.1。
〔警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B6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686,UTF8:E8ADA6。
〔警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警的意思
警 jǐng ㄐㄧㄥˇ
基本解釋
①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,戒備,告誡。~衛。~世。~告。~戒。~備。~惕。~省( xǐng )(警惕醒悟)。
②需要戒備的事件或消息。~號。~報。~鍾。
③感覺敏銳,見解獨到。~句。~覺( jué )。機~。
④國家維持社會秩序和治安的武裝力量。~察。~士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會意。從言,從敬,敬亦聲。本義:戒敕。
2.同本義。
警,戒也。 《說文》正歲,則以法警戒群吏。 《周禮 · 宰夫》所以警眾也。 《禮記 · 文王世子》乃一篇之警策。 《文賦》今年或者大警晉也。 《左傳 · 宣公十二年》以警其餘。 清 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警告;警勵(告誡策勵);警跡人(元代被列入盜賊戶籍的人);警鼓(報警之鼓);警動(使人警覺悚動);警新(警策動人,語意新穎);警眾(使眾人警覺);警省(警覺省悟)
warn; admonish;
3.戒備;防備。
軍衛不徹,警也。 《左傳 · 宣公十二年》
警巡(警戒巡視);警蹕(古代為皇帝出行清道,嚴加戒備,斷絕行人);警懼(警戒恐懼);警邊(警戒邊境)
outpost;
4.通“惊”。驚恐;驚動。
節循虛而警立。 《文選 · 陸機 · 歎逝賦》。注:“警猶驚也。”
警動(驚動;驚恐);警唬(嚇唬,恐嚇)
start; be frightened; surprise; shock;
名詞
1.警察的簡稱 。
門警;民警;交通警;巡警;乘警;警廷(警察廳);警棍(警察值勤時拿的棍子);崗警;法警;路警。
policeman; police;
2.警報。
盜賊之警。 宋 · 蘇軾《教戰守》每有警。 清 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示警;告警;火警。
alarm;
形容詞
1.敏悟。
太祖少機警,有權數。(少:少年。) 《三國誌 · 武帝紀》
警彗(機靈敏慧);警黠(警捷。機警敏捷);警省(佛教用語。徹悟)
intuitive;
2.文章語意新妙凝煉的 。
警句;警煉(警策精煉);警粉(警辟精粹)
aphoristic;
警的國語辭典解釋
警 jǐng ㄐㄧㄥˇ
詳細解釋
動
1.告誡。
《韓非子 · 外儲說左上》:“李悝警其兩和。”《紅樓夢 · 第二一回》:“原來襲人見他無曉夜和姐妹廝鬧,若直勸他,料不能改,故用柔情以警之。”
警告。
2.戒備。
《左傳 · 莊公三十一年》:“凡諸侯有四夷之功,則獻於王,王以警於夷。”
警備、警惕。
3.覺悟、覺醒。
清 · 曾國藩《江岷樵之父母壽序》:“口敝而手疲,昕警而夕戒。”
警覺。
形
1.敏捷。
《新唐書 · 卷九六 · 房玄齡傳》:“玄齡幼警敏,貫綜墳籍,善屬文,書兼草隸。”
機警。
2.形容文詞語意凝煉。
《文選 · 陸機 · 文賦》:“立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”
警句。
名
1.危險、緊急的消息或狀況。
邊警、火警。
2.警察的簡稱。
交警、義警、保警、刑警。
警的兩岸詞典解釋
警 jǐng ㄐㄧㄥˇ
詳細解釋
1.告誡。
警世、警告、警鍾、懲一警百。
2.戒備(可能發生的危險)。
警惕、警備、警戒。
3.(感覺)敏銳;機敏。
警覺、機警。
4.指警察。
交警、刑警、武警。
5.指危險緊急的情況或事件。
火警、邊警。
6.姓。
警字的翻譯
guard, watch; alert, alarm
alarmieren (V), warnen (V)
alarme, police
ケイ キョウ いましめ いましめ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