趺字的意思和解釋
趺
⾜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8DBA CJK 基本漢字
趺字概述
〔趺〕字拚音是(fū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趺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夫)組成。
〔趺〕字倉頡碼是RMQO,五筆是KHFW06 KHGY98 KHFW86 ,四角碼是6513.0。
〔趺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B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282,UTF8:E8B6BA。
〔趺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趺的意思
趺 fū ㄈㄨ
基本解釋
①同“跗”。(①腳背。②腳。③山腳。)
②花萼。
③碑刻的底座。
④雙足交疊而坐。
⑤足跡。
⑥用同“俯”。趴下;趴伏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同“跗”。腳背。
摩趺,攘臂以遊其間。 歐陽修《送方希則序》
趺踝(腳背和踝骨。指趺坐)
instep;
2.同“跗”。
foot;
3.腳。
昧爽窗前,雙趺獨立。 《刻兵略纂聞述》
趺跡(腳)
4.山腳。
橋在山趺之次,故流頗急。 清 · 平雲《孤兒記》
5.花萼 。
趺萼(花的萼片)
calyx;
6.足跡。
在南安十四年,每執書就明,倚立庭磚,歲久雙趺隱然。 《宋史》
footmark;
7.碑下的石座。
趺上不得過四尺。 封演《封氏聞見記 · 碑碣》
趺坐(石碑底座。也作趺座);趺蓮(蓮座);螭首龜趺。又指器物的底座。趺架(放置物件的座架)
base;
動詞
◎兩足交疊而坐 。
跌坐(盤腿而坐);趺足(腳心朝上、腳背朝下盤起腿來);趺跏(雙足交疊而坐) 【漢典】。
sit cross-legged on;
趺的國語辭典解釋
趺 fū ㄈㄨ
詳細解釋
名
◎腳背。
《北史 · 卷九〇 · 藝術傳下 · 馬嗣明傳》:“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,便愈。”
動
◎盤腿而坐。
宋 · 蘇軾《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》詩:“終朝危坐學僧趺,閉門不出閑履鳧。”
趺字的翻譯
sit cross-legged; back of the foo
Rist (S)
assis en tailleur, pied
フ あ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