跽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⾜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+8DFD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⾜ 部

14 畫

7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25121215154544

gei6

6713.1

U+8DFD

E8B7BD

RMSUP

KHNN

跽字概述

〔跽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4畫

〔跽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忌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跽〕字倉頡碼是RMSUP,五筆是KHNN,四角碼是6713.1

〔跽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F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349,UTF8:E8B7BD

〔跽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跽的意思

jì ㄐㄧˋ

基本解釋

長跪,挺直上身兩膝著地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長跪。長時間雙膝著地,上身挺直。

,長跪也。從足,忌聲。 《說文》項王按劍而 《史記 · 項羽本紀》秦王而請曰:“先生何以幸教寡人?” 《史記 · 範雎蔡澤列傳》

跽受(跪受);跽跪(兩膝著地,上身挺直);跽跗(屈膝跪倒);跽拜(跪拜);跽坐(兩膝著地,臀部坐在小腿肚上)

prostrate; kneel for a long time;

2.又指半跪,單膝著地。

一人左足,蹲右足,以手捧膝作纏結狀。 明 · 黃淳耀《李龍眠畫羅漢記》

kneel;

跽的國語辭典解釋

jì ㄐㄧˋ

詳細解釋

長跪。古人以兩膝著地,坐在腳跟上為“”;直身而股不著腳跟為“”;跪而聳身挺腰為“”。

《戰國策 · 秦策三》:“秦王跽曰:‘先生不幸教寡人乎?’”唐 · 韓愈《祭田橫墓文》:“跽陳辭而薦酒,魂髣髴而來享!”

跽的兩岸詞典解釋

jì ㄐㄧˋ

詳細解釋

兩膝跪地,上身挺直。

長跽、跽拜。

跽字的翻譯

to kneel for a long time, to go down on hands and knees

hinknien, knien

à genoux

キ ギ ひざまづく まがる ひざまず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