蹇字的意思和解釋
蹇
⾜部 共17畫 上下結構 U+8E47 CJK 基本漢字
蹇字概述
〔蹇〕字拚音是(jiǎn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7畫。
〔蹇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𡨄足)組成,造字法是會意字。
〔蹇〕字倉頡碼是JTCO,五筆是PAWH06 PAWH98 PFJH86 ,四角碼是3080.1。
〔蹇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E4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423,UTF8:E8B987。
〔蹇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蹇的意思
蹇 jiǎn ㄐㄧㄢˇ
基本解釋
①跛,行走困難。~足。~步。
②遲鈍,不順利。~澀。~滯。~拙。~運。時乖命~。
③傲慢。
④窮困。
⑤駑馬,亦指驢。
⑥文言語助詞。~誰留兮中洲?
⑦姓。
詳細解釋
形容詞
1.形聲。從足,寒省聲。本義:跛足。
2.同本義。
蹇,跛也。 《說文》蹇膝伸不屈、易蹇、往蹇來連。 《素問 · 骨空論》駕蹇驢而無策兮。 《楚辭 · 謬諫》郤克僂,而魯使蹇。 《史記 · 晉世家》策蹇驢,囊圖書。 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紅裝而蹇者。 明 · 袁宏道《滿井遊記》
蹇兔(不能急走的跛腳兔。比喻弱小者);蹇驢(走不快的羸弱之驢);蹇人上天(跛子登天。比喻不可能的事)
lame;
3.艱阻,不順利。
蹇侘傺而含戚。 《楚辭 · 九章 · 哀郢》
蹇拙(艱險;不走運);蹇蹇(艱難、不順遂的樣子);蹇剝(艱困,比喻時運不好);蹇步(行走艱難);蹇連(艱難的樣子)
hard; untoward;
4.通“謇”。口吃 。
蹇言
stutter;
5.傲慢 。
偃蹇;驕蹇;蹇縱(傲慢放縱);蹇傲(高傲;傲慢)
proud;
6.正直的樣子 。
蹇辭(忠正耿直之言);蹇蹇(忠正耿直的樣子)
upright;
7.行動遲緩 。
蹇蹶(步履緩慢的樣子);蹇緩(步履緩慢)
slow;
名詞
1.劣馬或跛驢。
策蹇赴前程。 唐 · 孟浩然《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》
蹇味兒(驢子的別稱;蠢驢);蹇驢一鳴,荒雞三號(天亮時。比喻事情見了分曉);蹇驢(跛蹇駑弱的驢);蹇蹄(劣馬);蹇瘠(瘦弱的驢馬)
jade or lame donkey;
2.姓。
動詞
◎騎驢 紅裝而蹇者,亦時時有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遊記》
ride a donkey;
蹇的國語辭典解釋
蹇 jiǎn ㄐㄧㄢˇ
詳細解釋
形
1.跛腳、行動不便。
《史記 · 卷三九 · 晉世家》:“卻克僂而魯使蹇。”宋 · 陸遊《病中作》詩:“身羸支枕久,足蹇下堂疏。”
2.困苦、艱難、不順利。
唐 · 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況詩人多蹇,如陳子昂、杜甫,各授一拾遺,而迍剝至死。”
3.遲鈍、不流利。
北周 · 庾信《謝滕王集序啟》:“言辭蹇吃,更甚揚雄。”
蹇澀、蹇滯。
4.傲慢。
《公羊傳 · 襄公十九年》:“為其驕蹇,使其世子處乎諸侯之上也。”
名
1.體弱的坐騎。
《漢書 · 卷一〇〇 · 敘傳上》:“是故駑蹇之乘,不騁千裏之塗。”《聊齋誌異 · 卷二 · 鳳陽士人》:“士人縶蹇簷梧,乃即坐。”
2.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艮(☶)下坎(☵)上。表處難時,應修身養德,以渡難關。
助
◎發語詞,無義。
《楚辭 · 屈原 · 九歌 · 湘君》:“蹇誰留兮中洲?”
蹇的兩岸詞典解釋
蹇 jiǎn ㄐㄧㄢˇ
詳細解釋
1.遲鈍;不流暢。
蹇滯、文筆蹇澀。
2.《書》艱困;不順利。
蹇窮、命蹇時乖。
3.《書》跛腳;瘸。
跛蹇、蹇足。
4.《易經》六十四卦之一。參見【六十四卦】。
5.姓。
蹇字的翻譯
lame, crippled; unlucky; hexagram ䷦
Schwierigkeiten, Schwierigkeit (S), Jian (Eig, Fam)
boiter, malheur
ケン コン あしなえ なや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