辀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ōu

⻋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+8F80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⻋ 部

10 畫

6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1521335414

zhōu

zau1

4754.0

U+8F80

E8BE80

KQHBY

LTEY06 LTUY98 LTEY86

辀字概述

〔辀〕字拚音是(zhōu),部首是⻋部,總筆數是10畫

〔辀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車舟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辀〕字倉頡碼是KQHBY,五筆是LTEY06 LTUY98 LTEY86 ,四角碼是4754.0

〔辀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F8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736,UTF8:E8BE80

〔辀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辀的意思

zhōu ㄓㄡ

基本解釋

車轅:“馬倚~而徘徊”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車轅。

,轅也。 《說文》。按,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,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升謂之輈,故亦曰軒轅,謂其穹隆而高也。薦車直東榮,北 《儀禮 · 既夕禮》

shaft(of a cart);

2.用於大車上的稱轅,用於兵車、田車、乘車上的稱輈。輈為曲木,一端為方形,置於軸中央,從車底伸出,漸漸隆起,又漸成圓木。木前端置橫木,稱為“”,衡兩端作缺月形,夾貼馬頸,稱為“

3.泛指車。

以走。 《左傳 · 隱公十一年》駕龍兮乘雷,載雲旗兮委蛇。 《楚辭》

造輈的工匠。

carriage;

辀字的翻譯

shaft

ausstrahlen, strahlen

(lit.)​ manche (d'un chariot)​, chari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