釱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⾦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91F1 CJK 基本漢字

⾦ 部

11 畫

3 畫

左右結構

34112431134

dai6

8413.0

U+91F1

E987B1

CK

QDY

𰽘

釱字概述

〔釱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⾦部,總筆數是11畫

〔釱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金大)組成。

〔釱〕字倉頡碼是CK,五筆是QDY,四角碼是8413.0

〔釱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1F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7361,UTF8:E987B1

釱的意思

dì ㄉㄧˋ

基本解釋

腳鐐。

戴上腳鐐:“~左趾。”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鐵鐐,加在腳上的鎖。

刑則交寒害 《管子 · 幼官》

iron pincers;

2.車轄。通“”( dài )。

陳眾車於東坑兮,肆玉而下馳。 《漢書》

linchpin;

dài ㄉㄞˋ

基本解釋

古通“”,車轄,軸頭上可以管住輪子使不脫落的器件:“陳眾車於東阬兮,肆玉~而下馳。”

釱的國語辭典解釋

dì ㄉㄧˋ

詳細解釋

1.一種古代的刑具。加之於犯人腳上的鐵鐐,稱為“”。

《漢書 · 卷六六 · 陳萬年傳》:“或私解脫鉗釱,衣服不如法,輒加罪笞。”唐 · 顏師古 · 注:“鉗在頸,釱在足 ,皆以鐵為之。”

2.車轄,車軸端頭的鐵鍵。

《漢書 · 卷八七 · 揚雄傳上》:“陳眾車於東阬兮,肆玉釱而下馳。”唐 · 李頎《鄭櫻桃歌》:“鳴鼙走馬接飛鳥,銅釱瑟瑟隨去塵。”

3.化學元素。釔的舊譯。

套上腳鐐。

《史記 · 卷三〇 · 平準書》:“敢私鑄鐵器煮鹽者,釱左趾,沒入其器物。”司馬貞索隱引張斐《漢晉律序》雲:“狀如跟衣,著左足下,重六斤,以代臏,至魏武改以代刖也。”

釱的兩岸詞典解釋

dì ㄉㄧˋ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一種古代腳鐐類刑具。

2.《書》套上腳鐐。

3.《書》車軸端頭的金屬鍵。

釱字的翻譯

fetters; to fetter

chaine, enchaîner

タイ テイ ダ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