鐙字的意思和解釋

dèng dēng

⾦部 共20畫 左右結構 U+9419 CJK 基本漢字

⾦ 部

20 畫

12 畫

左右結構

34112431543341251431

dèng,dēng

dang3

8211.8

U+9419

E99099

CNOT

QWGU

鐙字概述

〔鐙〕字拚音是(dèng,dēng),部首是⾦部,總筆數是20畫

〔鐙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金登)組成。

〔鐙〕字倉頡碼是CNOT,五筆是QWGU,四角碼是8211.8

〔鐙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41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7913,UTF8:E99099

鐙的意思

dèng ㄉㄥˋ

基本解釋

古代陶製的食器。本作“”。瓦豆。《爾雅•釋器》:“瓦豆謂之登。”《集韻•隥韻》:“鐙,豆也。”

馬鞍兩旁的腳踏。《廣韻•嶝韻》:“鐙,鞍鐙。”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鐙,今馬鐙,馬鞍兩旁足所踏也。”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古代盛熟食器皿。

,錠也。從金,登聲。 《說文》。按,即登也。古用瓦,後世範金爲之,又製此字。」執醴授之,執 《禮記 · 祭統》。注:「鐙,豆下跗也。」

cooker;

2.馬鐙。

,鞍 《廣韻》

stirrup;

3.古同「燈」。

蘭膏明燭,華錯些。 《楚辭 · 招魂》

lamp; light;

dēng ㄉㄥ

基本解釋

膏鐙,也叫“”。古代照明的器具。《急就篇》:“鍛鑄鉛錫鐙錠鐎。”

油燈。也作“”。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鐙,亦作燈,俗作燈。”

鐙的國語辭典解釋

dèng ㄉㄥˋ

詳細解釋

掛在馬鞍兩旁,讓騎馬的人踏腳用的東西。

明 · 張自烈《正字通 · 金部》:“鐙,今馬鐙,馬鞍兩旁足所踏也。”唐 · 韓偓《馬上見》詩:“和裙穿玉鐙,隔袖把金鞭。”《紅樓夢 · 第六九回》:“老頭子細說原委,賈璉隻在鐙中跌足。”

dēng ㄉㄥ

詳細解釋

1.照明用具。

清 · 陳澧《水龍吟 · 詞仙曾駐峰頭》詞:“賸出山回望,鐙明佛屋,有閑僧睡。”

2.古代的飲食器具。

《儀禮 · 公食大夫禮》:“大羹湆不和,實於鐙。”漢 · 鄭玄 · 注:“瓦豆謂之鐙。”

鐙的兩岸詞典解釋

dèng ㄉㄥˋ

詳細解釋

鞍子兩旁供騎馬的人踏腳的器具,多用金屬製成。

馬鐙、扳鞍認鐙。

dēng ㄉㄥ

詳細解釋

1.古代盛熟食的器皿。

2.同“”。

鐙字的翻譯

lamp;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

Steigbügel <Reiten&gt (S)

étrier

トウ あぶみ たかつ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