镫字的意思和解釋

dèng

⻐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+956B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⻐ 部

17 畫

12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31115543341251431

dèng

dang3

8271

U+956B

E995AB

XCNOT

QWGU

镫字概述

〔镫〕字拚音是(dèng),部首是⻐部,總筆數是17畫

〔镫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钅登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镫〕字倉頡碼是XCNOT,五筆是QWGU,四角碼是8271

〔镫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56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8251,UTF8:E995AB

〔镫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镫的意思

dèng ㄉㄥˋ

基本解釋

掛在馬鞍兩旁的鐵製腳踏。馬~。~骨(聽骨之一,形狀像馬鐙)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古代盛熟食器皿。

,錠也。從金,登聲。 《說文》。按,即登也。古用瓦,後世範金為之,又製此字。”執醴授之,執 《禮記 · 祭統》。注:“鐙,豆下跗也。”

cooker;

2.馬鐙。

,鞍 《廣韻》

stirrup;

3.古同“”。

蘭膏明燭,華錯些。 《楚辭 · 招魂》

lamp; light;

镫字的翻譯

lamp;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

Steigbügel <Reiten&gt (S)

étri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