闉字的意思和解釋
闉
⾨部 共17畫 半包圍結構 U+95C9 CJK 基本漢字
闉字概述
〔闉〕字拚音是(yīn),部首是⾨部,總筆數是17畫。
〔闉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⿵門垔)組成,造字法是會意字。
〔闉〕字倉頡碼是ANMWG,五筆是USFD,四角碼是7710.4。
〔闉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5C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8345,UTF8:E99789。
闉的意思
闉 yīn ㄧㄣ
基本解釋
①古指甕城的門:“城~不禁。”
②城:“巧技出吳~。”
③古通“堙”:“救~池者,以火與爭鼓橐。”
④姓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甕城(古代城門外層的曲城)的門。
闉,城曲重門也。 《說文》。徐鍇係傳:“若今門外壅城門也。”出其闉誾。 《詩 · 鄭風 · 出其東門》
闉闍(甕城的重門)
gate of small wall;
2.甕城或甕城一帶。
經途延舊軌,登闉訪川陸。 南朝宋 · 顏延之《登巴陵城樓》
闉隍(城池);闉池(幹涸的城壕)
small wall;
3.城。
南則頹闉廢郭。 清 · 陳夢雷《又與徐健庵書》
闉市(城市)
city;
動詞
1.屈曲。
闉,曲也。 《字匯補》闉跂支離無脤。 《莊子 · 德充符》。司馬注:“曲也。”
闉扼(馬曲頸脫軛);闉跂(腳卷曲,腳尖點地走路)
bend;
2.通“堙”。堵塞。
以共闉壙之蜃。 《周禮 · 地官下》而相為斥闉之要遮者。 《淮南子 · 兵略》求闉池者,以火與爭鼓闉。 《墨子》
闉厄(阻塞、艱難)
stop up; block up;
闉的國語辭典解釋
闉 yīn ㄧㄣ
詳細解釋
名
1.城門。
《文選 · 謝瞻 · 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征還東詩》:“分手東城闉,發櫂西江隩。”宋 · 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 · 卷六 · 十六日》:“阡陌縱橫,城闉不禁。”
2.姓。如春秋時楚國有闉輿罷。
動
◎填塞。
《周禮 · 地官 · 掌蜃》:“掌蜃,掌斂互物、蜃物、以共闉壙之蜃。”漢 · 鄭玄 · 注:“闉,猶塞也。將井槨先塞下,以蜃禦濕也。”
形
◎屈曲。
《莊子 · 德充符》:“闉跂支離無脤,說衛靈公。”
闉的兩岸詞典解釋
闉字的翻譯
curved, bent; a curved wall
Rundmauer des Stadttores (English: inner gates) (S), absperren (V), umschließen (V)
イン エ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