鷊字的意思和解釋

⿃部 共21畫 左右結構 U+9DCA CJK 基本漢字

⿃ 部

21 畫

10 畫

左右結構

125125431232511154444

jik6

1722.7

U+9DCA

E9B78A

MBHAF

GKMO

鷊字概述

〔鷊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⿃部,總筆數是21畫

〔鷊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鬲鳥)組成。

〔鷊〕字倉頡碼是MBHAF,五筆是GKMO,四角碼是1722.7

〔鷊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DC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394,UTF8:E9B78A

鷊的意思

yì ㄧˋ

基本解釋

見“”。

鷊的國語辭典解釋

yì ㄧˋ

詳細解釋

雞形目吐綬雞科兩種鳥類的統稱。俗稱為“火雞”。體高三尺餘。羽色隨品種而異,頭部有瘤疣。雄者喉下垂紅色肉瓣,會發出咕嘍的聲音。今台灣及大陸地區閩、粵等省多飼以供肉食用。也稱為“吐綬雞”。

鷊的兩岸詞典解釋

yì ㄧˋ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一種像鷺的水鳥。

2.鳥名。原產北美洲的大型家禽,重可達10公斤以上。裸頭,上嘴根有肉冠,喉下垂生有紅色肉瓣。雄雞體型較大、顏色也較鮮豔,常擴翼展尾呈扇形,並發出叫聲。也作“火雞”、“吐綬雞”。

鷊字的翻譯

pheasant

faisan

ゲキ ギャ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