鹝字的意思和解釋

⻦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+9E5D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⻦ 部

15 畫

10 畫

左右結構

125125431235451

jik6

1722.7

U+9E5D

E9B99D

XMBPY

GKMG

鹝字概述

〔鹝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⻦部,總筆數是15畫

〔鹝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鬲鳥)組成。

〔鹝〕字倉頡碼是XMBPY,五筆是GKMG,四角碼是1722.7

〔鹝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E5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541,UTF8:E9B99D

〔鹝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鹝的意思

yì ㄧˋ

基本解釋

古書上指“吐綬雞”,俗稱“火雞”。

古書上指一種草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同“”。鳥名。

a kind of aquatic bird;

2.古書上指吐綬雞。

綬鳥,一名,亦或謂之吐綬。咽下有囊如小綬,五色彪炳。 宋 · 陸佃《埤雅 · 釋鳥》

鷊綬(比喻詩文的文理色彩)

turkey;

3.草名。綬草。也作鷊。

中唐有甓,邛有旨 《詩 · 陳風 · 防有鵲巢》

ribbon grass;

鹝字的翻譯

pheasant

fais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