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字的意思和解釋

dǐng zhēn

⿍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+9F0E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⿍ 部

12 畫

上下結構

象形字

251115132125

dǐng,zhēn

ding2

2222.1

U+9F0E

E9BC8E

BUVML

HNDN

𪔂

鼎字概述

〔鼎〕字拚音是(dǐng,zhēn),部首是⿍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鼎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造字法是象形字

〔鼎〕字倉頡碼是BUVML,五筆是HNDN,四角碼是2222.1

〔鼎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F0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718,UTF8:E9BC8E

〔鼎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鼎的意思

dǐng ㄉㄧㄥˇ

基本解釋

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兩耳。銅~。~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。~鑊。

鍋。~罐。~鍋。

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,是政權的象征。~彝。九~。定~。問~。~祚(國運)。

象征三方並立、互相對峙。~峙。~足之勢。

大。~族。~臣。~力支持。

正當,正在。~盛( shèng )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麵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麵象鼎足。本義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。

2.同本義 。盛行於商、周。用於煮盛物品,或置於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。統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。

,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。 《說文》

鼎峙(比喻三方並峙,如鼎之三足);鼎鉉(指鼎);鼎鼐(鼎、鼐均為古代炊具,用來調和五味。舊時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國家)

tripod caldron;

3.比喻帝王 。

問鼎;定鼎中原;鼎甲(科舉考試殿試名列一甲);鼎命(帝王之位);鼎業(帝王的大業)

emperor;

4.指宰相 。

鼎台(宰輔大臣);鼎臣(指宰相)

prime minister;

5.喻三公、宰輔、重臣之位 。

鼎輔(三公,宰輔);鼎司(三公的職位)

high official;

6.指國家 。

鼎祚(國祚,國運);鼎運(國運)

state;

形容詞

1.顯貴 。

鼎臣(大臣,重臣)

important;

2.顯赫,盛大。

高門貴。 晉 · 左思《吳都賦》

大名鼎鼎;鼎甲(豪門大族);鼎姓(豪族,大姓);鼎能(大才能。指能力超群,舉世無匹);鼎族(巨族,豪門貴族)

great;

3.三方並立的,如鼎足分立 。

鼎分(三分)

tripartite;

動詞

變革 鼎新麾一舉,革故法三章。——李商隱《贈送前劉五經映》 鼎革固天啟。——徐浩《謁禹廟》

change; reformation;

鼎的國語辭典解釋

dǐng ㄉㄧㄥˇ

詳細解釋

1.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。圓腹、三足兩耳,亦有四足的方鼎。盛行於商、周時代。

《說文解字 · 鼎部》:“鼎,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。”《玉篇 · 鼎部》:“鼎,器也,所以熟食者。”

2.古代傳國的寶器。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重器。

《左傳 · 宣公三年》:“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,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。對曰:‘在德不在鼎……周雖德衰,天命未改,鼎之輕重,未可問也。’”

3.比喻三公、宰相、重臣等高位。

台鼎、鼎輔。

4.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。

戰國燕 · 燕丹《與傅曲武書》:“故有刎喉不顧,據鼎不避者,斯豈樂死而忘生哉,其心有所守也。”宋 · 文天祥《正氣歌》:“鼎鑊甘如飴,求之不可得。”

5.福建方言。指鍋子。如稱廚房為“鼎間”,稱鍋蓋為“鼎蓋”。
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1.鼎有三足,引申為三方並立。

《三國誌 · 卷六一 · 吳書 · 陸凱傳》:“近者漢之衰末,三家鼎立。”《晉書 · 卷八七 · 武昭王李玄盛傳》:“昔漢運將終,三國鼎峙,鈞天之曆,數鍾皇晉。”

2.方、正。

《漢書 · 卷四八 · 賈誼傳》:“天子春秋鼎盛,行義未過。”

大。

鼎言、鼎臣、大名鼎鼎、這件事情,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,才可能成功。

鼎的兩岸詞典解釋

dǐng ㄉㄧㄥˇ

詳細解釋

1.古代炊具,用於煮、盛食物。圓形三足兩耳,方形四足兩耳。

銅鼎、鍾鳴鼎食。

2.相傳夏禹鑄九鼎,商、周都作為傳國的重器,因用以象征王位或國家政權。

問鼎、定鼎、鼎運。

3.鍋子。

鼎蓋。

4.《易經》六十四卦之一。參見【六十四卦】。

5.《書》大。

鼎言、鼎臣、鼎力相助、大名鼎鼎。

6.《書》表示動作正要進行或狀態在持續中,相當於“”、“”。

鼎盛。

7.《書》三方(並立)。

鼎立、鼎峙。

8.姓。

9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鼎字的翻譯

large, three-legged bronze caldron; Kangxi radical 206; hexagram ䷱

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Standbeinen (S)​, Dreifuß (S)​, kaiserliche Macht (S)​, Kessel (S)​, Macht (S)​, Opfergefäß (S)​, Symbol für das Reich (S)​, Urne (S)​, errichten (V)​, fest (Adj)​, stark (Adv)​, Ding (Eig, Fam)​, Klassenzeichen , Radikal Nr. 206 , Ding (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Hand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Beinen)​ (S)

trépied

テイ チョウ かなえ まさ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