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
【拚音】 chán
【筆畫】 19
【部首】 蟲 部
【五筆】 jqdy
蟾
chán
〔蟾蜍〕兩棲動物,皮上有許多疙瘩,內有毒腺,形狀像蛙。吃昆蟲、蝸牛等,對農業有益。俗稱“癩蛤蟆”、“疥蛤蟆”;古代稱“蟾諸”。簡稱“蟾”,如“蟾酥”(色白,可入藥)。“蟾宮”(月亮)。“蟾桂”。“蟾輪”(圓月)。“蟾輝”、“蟾光”、“蟾魄”(均指月光)。“蟾宮折桂”(舊喻科舉考試登科)。
筆畫數:19;
部首:蟲;
筆順編號:2512143513344111251
(橫:1 ,豎:2 ,撇:3 ,捺:4 ,折:5)提為橫,點為捺,豎勾為豎,橫折為折,豎提為豎。
蟾
chán
【名】
(形聲。從蟲,詹(zhān)聲。本義:蟾蜍(chú)簡稱“蟾”,即癩哈蟆)
同本義〖toad〗
小蟾徐行腹如鼓。——元·元好問《蟾池》
又如:蟾壺(古代計時器。一種蟾蜍形的漏壺);蟾兔(蟾蜍與玉兔)
傳說中月有蟾蜍。所以稱月為蟾〖moon〗。如:蟾桂(神話中的月裏蟾蜍和丹桂);蟾宮(指月亮中的宮殿)
蟾蜍
chánchú
〖toad〗∶俗稱癩蛤蟆,兩棲動物,體表有許多疙瘩,能分泌粘液,吃昆蟲、蝸牛等小動物
下有蟾蜍,張口承之。——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
〖themoon〗∶指月球,因為傳說月亮裏有三條腿的蟾蜍
蟾宮折桂
chángōng-zhéguì
〖succeedintheimperialexamination〗攀折月宮桂花,比喻科舉登第,榜上有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