怫字的意思和解釋

fèi bèi

⺖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+602B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⺖ 部

8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44251532

fú,fèi,bèi

fat6

9502.7

U+602B

E680AB

PLLN

NXJH

怫字概述

〔怫〕字拚音是(fú,fèi,bèi),部首是⺖部,總筆數是8畫

〔怫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忄弗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怫〕字倉頡碼是PLLN,五筆是NXJH,四角碼是9502.7

〔怫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02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4619,UTF8:E680AB

〔怫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怫的意思

fú ㄈㄨˊ

基本解釋

忿怒的樣子。~鬱(a.憤懣;b.心情不舒暢)。~然作色。

詳細解釋

形容詞

1.形聲。從心,弗聲。本義:抑鬱;心情不舒暢。

2.同本義。

,鬱也。 《說文》,鬱也,心不安也。 《字林》太後鬱泣血。 《漢書 · 鄒陽傳》

smouldering;

3.我心何怫鬱。—— 曹操《苦寒行》

怫鬱(憂鬱);怫愾(氣鬱滿的樣子)

副詞

1.通“”( bó )。突然。

謂己謏人,則然作色。 《莊子 · 天地》

suddenly;

2.另見 fèi。

fèi ㄈㄟˋ

詳細解釋

名詞

憤怒。

然而怒。 《莊子 · 德充符》

怫然(憤怒的樣子);怫恕(憤怒);怫恚(憤怒)

indignation; anger;

動詞

1.通“”( bèi )。違反,逆亂。

五家之文異,維太初之元論。 《史記 · 太史公自序》知權者不以常人吾慮。 柳宗元《斷刑論》

怫誌(逆亂的心誌)

violate; transgress;

2.另見 fú。

怫的國語辭典解釋

fú ㄈㄨˊ

詳細解釋

憂鬱。

《 說文解字 · 心部》:“怫,鬱也。”

滯留、鬱結。

《黃帝內經素問 · 卷二一 · 六元正紀大論》:“其病氣怫於上。”清 · 全祖望《重浚鄞三喉水道議》:“久在湖中,則水性怫而不暢。”

fèi ㄈㄟˋ

詳細解釋

參見“怫恚”、“怫然”等條。

bèi ㄅㄟˋ

詳細解釋

違反。通“”。參見“怫異”條。

怫的兩岸詞典解釋

fú ㄈㄨˊ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憂鬱;鬱結。

怫鬱。

2.《書》不悅;發怒。

怫恚。

bèi ㄅㄟˋ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違背;違反。通“”。

因其性即天下聽從,怫其性即法度張而不用(《文子‧自然》)。

怫字的翻譯

sorry, anxious; depressed

Ärger, Zorn (S)​, ängstlich, ängstlich, besorgt

indigné, courroucé, coléreux, rageur, anxieux

フツ ヒ ハイ ベ ブ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