燧字的意思和解釋
燧
⽕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+71E7 CJK 基本漢字
燧字概述
〔燧〕字拚音是(suì),部首是⽕部,總筆數是16畫。
〔燧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火遂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燧〕字倉頡碼是FYTO,五筆是OUEP,四角碼是9883.3。
〔燧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1E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9159,UTF8:E787A7。
〔燧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燧的意思
燧 suì ㄙㄨㄟˋ
基本解釋
①上古取火的器具。~石。~人氏(傳說中人工取火的發明者)。
②古代告警的烽火。烽~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會意。從火,遂聲。本義:古代取火器。
2.同本義。
燧,塞上亭守烽火者。 《說文》燧,以取火於日。 《玉篇》有聖人作,鑽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悅之,使王天下,號之曰燧人氏。 《韓非子 · 五蠹》鑽燧取火。 《論語 · 陽貨》命夙駕載燧。 《左傳 · 文公十年》鑽燧取火,以化腥臊。 《人類的出現》幽王為熢燧。 《史記 · 周本紀》。正義:“炬火也。”
燧(銅)鏡(古代用以向日取火)
flint;
3.火炬之類。
前驅舉燧,後乘抗旌。 曹植《應詔詩》
torch;
4.烽火台。
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,列置烽燧,此山當是其一也。 宋 · 陸遊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
beacon tower;
5.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。白天放煙告警叫“烽”,夜間舉火告警叫“燧”。
幽王欲悅之,數為舉燧火。 《後漢書 · 孽嬖傳》有寇則燃火,舉之以相告,曰烽。又多積薪,寇至即燔之望其煙,曰燧。晝則燔燧,夜則舉烽。 《後漢書 · 光武紀》注
燧火(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);燧堡(烽火台)。後泛指報警的烽火,不分晝夜。
beacon fire;
6.守望烽燧的基本組織 。燧是最基本的組織,專司本烽燧的守望職責,設燧長,其秩位相當於亭長。
beacon group;
動詞
◎燃 燧鬆明而識淺,散星宿於亭皋。——宋· 蘇軾《中山鬆膠賦一首》
burn;
燧的國語辭典解釋
燧 suì ㄙㄨㄟˋ
詳細解釋
名
1.古代用以取火的器具。
《韓非子 · 五蠹》:“有聖人作,鑽燧取火,以化腥臊。”
木燧。
2.古代邊防舉煙警示的訊號。
《墨子 · 號令》:“比至城者三表,與城上烽燧相望。”
燧的兩岸詞典解釋
燧字的翻譯
flintstone; beacon, signal fire; torch
Feuer (in Zusammensetzungen)
allumer
スイ ズイ のろし ひう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