秕字的意思和解釋

⽲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+79D5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⽲ 部

9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312341535

bei2

2191.0

U+79D5

E7A795

HDPP

TXXN

秕字概述

〔秕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⽲部,總筆數是9畫

〔秕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禾比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秕〕字倉頡碼是HDPP,五筆是TXXN,四角碼是2191.0

〔秕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9D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189,UTF8:E7A795

〔秕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秕的意思

bǐ ㄅㄧˇ

基本解釋

子實不飽滿。~子(不飽滿的子實)。~糠(秕子和糠,喻沒有價值的東西)。

壞,不良。~政(不良的政治措施)。

同“”,紕謬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中空或不飽滿的穀粒 秕,不成粟也。從禾,比聲。——《說文》 用秕稗也。——《左傳·定公十年》。注:“穀不成者。今蘇俗呼穀不充者曰癟穀,蓋即此字。字亦以粃為之。” 又

秕稗(秕與稗。喻敗壞無用之物);秕蠹(癟穀和蠹蟲。比喻不良、有害之物);秕糧(稗草)

blighted grain;

形容詞

壞,惡 。

秕僻(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);秕政(弊政,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)

evil;

動詞

敗壞 。

秕敝(敗壞,破舊);秕僻(邪僻敗壞)

ruin; undermine;

秕的國語辭典解釋

bǐ ㄅㄧˇ

詳細解釋

穀類植物所結的果實,虛有外殼,裏麵卻是中空的,稱為“”或“秕穀”。

《說文解字 · 禾部》:“秕,不成粟也。”《書經 · 仲虺之誥》:“若苗之有莠,若粟之有秕。”宋 · 蘇軾《稼說》:“故富人之稼常美,少秕而多實,久藏而不腐。”

1.穀物中空不飽滿的。

秕子。

2.不好的、有名無實的。

秕政。

秕的兩岸詞典解釋

bǐ ㄅㄧˇ

詳細解釋

1.(子實)中空或不飽滿的。

秕穀子、籽粒太秕。

2.秕子;中空或不飽滿的穀物。

秕糠。

3.不好的。

秕政、秕滓。

秕字的翻譯

empty grain or rice husk, chaff

siehe 粃 pi3, auch bi3

ヒ ビ しい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