粘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ān nián

⽶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7C98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⽶ 部

11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43123421251

zhān,nián

zim1

9196.0

U+7C98

E7B298

FDYR

OHKG

粘字概述

〔粘〕字拚音是(zhān,nián),部首是⽶部,總筆數是11畫

〔粘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米占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粘〕字倉頡碼是FDYR,五筆是OHKG,四角碼是9196.0

〔粘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C98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896,UTF8:E7B298

〔粘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粘的意思

nián ㄋㄧㄢˊ

基本解釋

同“”。

姓。

詳細解釋

形容詞

1.(形聲。從米,占聲。本義:具有粘性) 同本義 。

粘粥(粘稠的粥);踩在一些粘東西上;粘涎(口涎;亦在方言中謂言語、舉止不爽利,令人乏味);粘稠(濃厚而帶粘性);粘粘涎涎(形容言語不簡要)

glutinous; sticky;

2.另見 zhān。

zhān ㄓㄢ

基本解釋

黏的東西互相附著連結在一起。糖~牙。

用膠水或糨糊把一種東西膠合在另一種東西上。~貼。~連。~接。

同“”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粘( nián )的東西互相連接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 。

粘合(粘貼膠合);粘竿(一種頂端塗粘質,用以捕鳥的竹竿);粘著(用膠質把物體固定在一起。亦指執著,不能超脫)

glue; stick; paste;

2.同“”。

3.另見 nián。

粘的國語辭典解釋

nián ㄋㄧㄢˊ

詳細解釋

1.附著。

唐 · 杜甫《贈王二十四侍禦契四十韻》:“稍稍息勞筋,網聚粘圓鯽。”宋 · 王禹偁《杏花》詩七首之一:“紅芳紫萼怯春寒,蓓蕾粘枝密作團。”

麥芽糖粘的她衣服都是。

2.糊貼。

《喻世明言 · 卷二 · 陳禦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有些磨壞的去處,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,墨兒塗得黑黑的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 · 卷二一》:“恐店主人忘了,遂於沿路上令王吉於牆壁粘手榜。”

粘海報、粘郵票。

姓。如明代有粘鵬。

粘的兩岸詞典解釋

nián ㄋㄧㄢˊ

詳細解釋

姓。

nián ㄋㄧㄢˊ

詳細解釋

黏貼;附著。

粘郵票、他的鞋底粘著口香糖。

zhān ㄓㄢ

詳細解釋

粘合;粘在一起。

腸粘連。

粘字的翻譯

viscous, mucous; glutinous

visqueux, collant, coller

ネン デン ねば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