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字的意思和解釋

nián

⿉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+9ECF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⿉ 部

17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31234342413421251

nián

nim4

2116.0

U+9ECF

E9BB8F

HEYR

TWIK

黏字概述

〔黏〕字拚音是(nián),部首是⿉部,總筆數是17畫

〔黏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黍占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黏〕字倉頡碼是HEYR,五筆是TWIK,四角碼是2116.0

〔黏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ECF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655,UTF8:E9BB8F

〔黏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黏的意思

nián ㄋㄧㄢˊ

基本解釋

像膠或糨糊的性質。~性。~液。~土。~米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粘連;膠合。

,相著也。從黍,占聲。字亦作粘。 《說文》,合也。 《蒼頡篇》則無滯之音矣。 《禮記 · 樂記》

黏貼(黏附張貼);黏帶(黏連牽掛);黏補(修補);黏接(黏合連接)

adhere; glue; paste; stick;

2.貼近;接貼 。

黏天(貼近天,仿佛與天相連);黏空(聳入高空,仿佛與天相連)

press close to;

形容詞

具有黏性的。同“” 。

黏米;黏土;黏濕(黏糊潮濕) 【漢典】。

glutinous; sticky;

黏的國語辭典解釋

nián ㄋㄧㄢˊ

詳細解釋

1.膠附、黏住。

漢 · 王褒《僮約》:“黏雀張烏,結網捕魚。”

黏貼、黏照片、黏郵票。

2.糾纏。

這小孩子很黏人。

有黏性的。

唐 · 白居易《三謠 · 朱藤謠》:“泥黏雪滑,足力不堪。”

黏液、黏土。

1.一種圍棋下法。將兩顆棋子相連接,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。

2.詩句平仄協調稱為“”,失調稱為“失黏”。

黏的兩岸詞典解釋

nián ㄋㄧㄢˊ

詳細解釋

1.能使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的性質。

黏附、黏性、膠水很黏。

2.用膠水、漿糊等黏稠物連接東西。

黏貼、黏信封、把撕碎的信拚黏起來。

黏字的翻譯

stick to; glutinous, sticky; glue

klebrig, pappig"

collant, glutineux

ネン デン ねば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