脍字的意思和解釋

kuài

⽉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+810D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⽉ 部

10 畫

6 畫

左右結構

3511341154

kuài

kui2

7823

U+810D

E8848D

BOMI

EWFC

脍字概述

〔脍〕字拚音是(kuài),部首是⽉部,總筆數是10畫

〔脍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⺼會)組成。

〔脍〕字倉頡碼是BOMI,五筆是EWFC,四角碼是7823

〔脍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10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037,UTF8:E8848D

〔脍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脍的意思

kuài ㄎㄨㄞˋ

基本解釋

細切的肉。~鯉。~炙人口(喻詩文或事物受人歡迎,被人傳誦)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(形聲。從肉,會聲。本義:細切的肉、魚) 同本義。

,細切肉也。 《說文》肉腥細者為 《禮記 · 內則》生肉為 《漢書 · 東方朔傳》食不厭精,不厭細。 《論語 · 鄉黨》

膾切(切細的肉或魚)

minced meat;

動詞

把魚、肉切成薄片。

飛刀鯉。 張昭遠《舊唐書》

膾鯉;膾刀(切肉的刀);膾截(割切)

cut;

脍字的翻譯

minced meat or fish

in kleine Stücke geschnittenes Fleisch; das Hackfleisch (S)

hac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