卤字的意思和解釋
卤
⻧部 共7畫 獨體字 U+5364 CJK 基本漢字
卤字概述
〔卤〕字拚音是(lǔ,xī),部首是⻧部,總筆數是7畫。
〔卤〕字結構是獨體字,可拆解為(⿴占㐅)組成,造字法是象形字。
〔卤〕字倉頡碼是YWK,五筆是HLRU06 HLRU98 HLQU86 ,四角碼是2160。
〔卤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36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1348,UTF8:E58DA4。
〔卤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卤的意思
卤 lǔ ㄌㄨˇ
基本解釋
①製鹽時剩下的黑色汁液,味苦有毒。亦稱“鹽鹵”、“苦汁”。
②濃汁。~汁。~麵。
③用五香鹹水或醬油等濃汁製作食品。~蝦。~豆腐。
④通“鲁”,魯莽。
⑤通“橹”,大盾。
⑥通“掳”,掠奪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鹽罐(或鹽池)中有鹽形。本義:鹽堿地。
2.同本義。
晉荀吳帥師敗 狄於 大鹵。 《春秋 · 昭公元年》表淳鹵,數疆潦。 《左傳 · 襄公二十五年》鹵中草木白。 杜甫《鹽井》
鹵田(鹽田);鹵莽(荒地上的野草);鹵瀉(含鹽堿的土壤);鹵地(鹽堿地)
alkaline soil;
3.天然生成的鹽稱為“卤”。泛指食鹽。
山東食海鹽, 山西食鹽鹵。 《史記 · 貨殖列傳》夷狄曰大鹵。 《穀梁傳》
鹵池(鹹水湖);鹵桶(鹽場盛水的木桶);鹵脈(地下鹵水的脈係);鹵汁(鹽汁);鹵味(鹵水之味);鹵煙(熬煮鹵水時冒出的煙)
salt;
4.鹵素,氟、氯、溴、碘和砹五個元素的任一個,為周期表的ⅦA族的元素,自由狀態時它們通常以雙原子存在 。
鹵族;鹵化
halogen;
5.用肉類、雞蛋等做湯加澱粉而成的濃汁,用來澆在麵條食物上 。
打鹵麵
thick gravy used as a sauce for noodles, etc.;
名詞
◎通“橹”。大盾。
伏屍百萬,流血漂鹵。 賈誼《過秦論》
鹵楯(大盾)
big shield;
動詞
◎抄掠。通“掳”。
毋得掠鹵。 《史記 · 高祖本紀》鹵禦物。 《史記 · 吳王濞傳》。集解:“抄掠也。”有出掠虜者。 《後漢書 · 光武紀》所過勿得鹵掠。 《漢書》
鹵掠(劫奪別人的財物。同擄掠);鹵獲(虜掠而獲得。也指襲擊所得。同擄獲)
rob;
形容詞
◎笨;遲鈍。通“鲁”。
才操鹵鈍。 《風俗通義 · 過譽》鹵純者醒悟。 葛洪《抱樸子》
鹵鈍(愚魯遲鈍。同魯鈍);鹵人(莽漢)
stupid;
卤字的翻譯
salt
einpökeln, salzen
セ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