鹵字的意思和解釋

⿄部 共11畫 獨體字 U+9E75 CJK 基本漢字

獨體字

⿄ 部

11 畫

獨體字

21253444441

lǔ,lú

lou5

2160.0

U+9E75

E9B9B5

YWII

HLOU

鹵字概述

〔鹵〕字拚音是(lǔ,lú),部首是⿄部,總筆數是11畫

〔鹵〕字結構是獨體字,可拆解為(⿴占𠂭)組成。

〔鹵〕字倉頡碼是YWII,五筆是HLOU,四角碼是2160.0

〔鹵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E7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565,UTF8:E9B9B5

鹵的意思

lǔ ㄌㄨˇ

基本解釋

鹽鹼地。

古指鹽。也稱鹽鹵。

通“”,魯莽。

通“”,大盾。

通“”,掠奪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鹽罐(或鹽池)中有鹽形。本義:鹽鹼地。

2.同本義。

晉荀吳帥師敗 狄於 大 《春秋 · 昭公元年》表淳,數疆潦。 《左傳 · 襄公二十五年》中草木白。 杜甫《鹽井》

鹵田(鹽田);鹵莽(荒地上的野草);鹵瀉(含鹽鹼的土壤);鹵地(鹽鹼地)

alkaline soil;

3.天然生成的鹽稱爲“”。泛指食鹽。

山東食海鹽, 山西食鹽 《史記 · 貨殖列傳》夷狄曰大 《穀梁傳》

鹵池(鹹水湖);鹵桶(鹽場盛水的木桶);鹵脈(地下鹵水的脈係);鹵汁(鹽汁);鹵味(鹵水之味);鹵煙(熬煮鹵水時冒出的煙)

salt;

4.鹵素,氟、氯、溴、碘和砹五個元素的任一個,爲週期表的ⅦA族的元素,自由狀態時它們通常以雙原子存在 。

鹵族;鹵化

halogen;

名詞

通“”。大盾。

伏屍百萬,流血漂 賈誼《過秦論》

鹵楯(大盾)

big shield;

抄掠。通“”。

毋得掠 《史記 · 高祖本紀》禦物。 《史記 · 吳王濞傳》。集解:“抄掠也。”有出掠虜者。 《後漢書 · 光武紀》所過勿得掠。 《漢書》

鹵掠(劫奪別人的財物。同擄掠);鹵獲(虜掠而獲得。也指襲擊所得。同擄獲)

rob;

形容詞

笨;遲鈍。通“”。

才操鈍。 《風俗通義 · 過譽》純者醒悟。 葛洪《抱樸子》

鹵鈍(愚魯遲鈍。同魯鈍);鹵人(莽漢)

stupid;

鹵的國語辭典解釋

lǔ ㄌㄨˇ

詳細解釋

1.具有堿性,不適宜耕種的土地。

《說文解字 · 鹵部》:“鹵,西方鹹地也。”

2.自然生成的鹽。

《說文解字 · 鹽部》:“鹽,鹵也。天生曰鹵,人生曰鹽。”《史記 · 卷一二九 · 貨殖傳》:“山東食海鹽,山西食鹽鹵。”

3.大盾。

《戰國策 · 中山策》:“大破二國之軍,流血漂鹵。”《文選 · 左思 · 吳都賦》:“幹鹵殳鋋。”李善注引劉逵曰:“幹、鹵,皆楯也。”

4.姓。如漢代有鹵公孺。

5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1.粗率、直率。

《莊子 · 則陽》:“君為政焉勿鹵莽,治民焉勿滅裂。”

粗鹵。

2.愚鈍、笨拙。

《文選 · 劉楨 · 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四》:“小臣信頑鹵,僶俛安能追!”《抱樸子 · 外篇 · 勖學》:“經術深則高才者洞達,鹵鈍者醒悟。”

掠奪、強取。

《史記 · 卷一〇六 · 吳王濞傳》:“今卬等又重逆無道,燒宗廟,鹵禦物,朕甚痛之。”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鹵,抄掠也。”《漢書 · 卷六九 · 趙充國傳》:“鹵馬牛羊十萬餘頭,車四千餘兩。”

鹵的兩岸詞典解釋

lǔ ㄌㄨˇ

詳細解釋

1.鹵水的簡稱。製鹽剩下的液體,含有氯化鈉、氯化鎂、硫酸鎂等,味苦,有毒。可作豆腐的凝結劑。也作“鹽鹵”。

2.具有堿性,不適宜耕種的土地。

鹵地。

3.姓。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鹵字的翻譯

saline soil; natural salt, rock salt; Kangxi radical 197

grob, derb (S)​, Salz (S)​, Lu (Eig, Fam)​, Radikal Nr. 197 = Salz, Lauge (S)

salé, saumâtre, amer

ロ しお しおち たて